朝廷東歸後,經過數次明爭暗鬥,朝中各利益集團的實力,不斷髮生變化。
朝中主要利益派別包括:以小皇帝為首的皇族、以劉芒為首的實力派、以鍾繇楊彪為首的世家門閥、以趙溫為首的卿大夫以及各地諸侯在朝中的代表。
朝廷寄居在劉芒的地盤上,劉芒掌控兵權、錢糧,無疑是朝中實力最強的一派。
世家門閥一派,實力次之。
需要說明的是,鍾繇和劉芒的關係親近,是因為劉芒主動示好,而鍾繇本人個性相對平和。但從本質上,兩人仍處在不同的利益集團。
再次者,是卿大夫集團。
自先秦起,卿大夫集團就是華夏政治的積極參與者。不論春秋戰國,還是秦漢兩朝,卿大夫集團,都是朝廷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諸侯集團,力量也不容小視。
至東漢末年,皇權衰微,諸侯崛起。
每一個擁兵自重的諸侯,都會在朝中安插羽翼,充當自己的代理人。
嚴格來說,各路諸侯在朝中的實力,遠超過其它各個利益集團。
但是,因為諸侯心思各異,他們並不能形成統一的利益集團。單以每一路諸侯在朝中的勢力而言,實力較前三者,弱得多。
皇族集團,本應是朝權的主體。
但是,到了東漢末年,天不庇佑,皇族子嗣不旺,到後來,已無有正統的皇位繼承者,只能從宗親旁支中,挑選繼位人。
皇帝血統不正,皇權自然衰弱。
先有十常侍亂政,再有何進瞎搞,最後是董卓專權,加之小皇帝劉協年紀小、聲望低、能力差,現在的皇族集團,是朝廷中,實力最弱小的一派。
……
自朝廷駐蹕陪都安邑起,劉芒先鬥董卓,再鬥袁術、袁紹,逐漸將董卓、袁術的全部黨羽,以及袁紹的部分黨羽,清除出朝廷。
劉芒接受長孫無忌等人的建議,對世家集團和卿大夫集團,一直採取控制加合作的策略。
控制,可以防止其過度擴張。
合作,可以確保朝局安穩。
世家集團和卿大夫集團,願意和劉芒保持合作關係,也是有原因的。
這兩大集團代表的人數雖少,卻控制著大漢帝國內,大部分的物質和文化財富。
正如後世常說的,20%的人掌握著80%的社會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