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馬韓聯軍與楊林的西涼軍再戰幾場,結果無一例外,均是聯軍小勝,西涼軍敗退。
楊林屢戰屢敗,西涼軍連續後退,已至岐山腳下。
若西涼軍再敗,只能退出岐山。
聯軍若攻破岐山防線,便可直搗郿塢!
右扶風重鎮美陽、武功、槐裡、茂陵將全部暴露在外,無法固守!
右扶風若失守,馬韓聯軍鐵騎,一日之內,就能抵達長安城下!
戰局,已進入決戰階段。
連戰連勝,聯軍士氣高漲。
而洛陽軍進兵的訊息,更令聯軍將士歡欣鼓舞。
西涼軍再強,也難敵洛陽軍與馬韓聯軍東西夾擊!
西涼軍已退無可退。
接下來的一仗,等同於決戰!亦是雍涼霸主易位之戰!
馬超成為聯軍統領,與韓遂間的不快,也隨連戰連捷,而逐漸淡化。
對年輕的馬超而言,這一仗,將是他正式登場的冠禮之戰!
眾將士群情激昂,馬超卻顯得更加沉穩。
楊林軍雖然連戰連敗,連敗連退,但損失並不大。
而最讓馬超難以理解的,是楊林屢次敗退後,仍堅持同樣的戰術,堅營壁壘,以防禦為主,拒不決戰。
甚至,西涼軍每次的紮營方式,幾乎也是一成不變。每次紮營,只稍作調整,並無大的變化和改進。
楊林、郭汜、史思明各統一部,分左中右紮下三片大營。
聯軍將校甚至開玩笑地說,楊林難道只會這一種紮營方式?
前一次敗退,楊林所做的調整最大。也不過是,讓郭汜一部駐紮在中間,而楊林自己,駐紮在天然屏障較少的左路。
馬超實在無法理解。
如果,楊林不是藏著什麼陰謀,那就只能用固執和無腦來解釋。
決戰在即,輕敵將帶來毀滅性後果。
馬超雖然看不透,但他寧願相信,楊林暗藏殺機。
馬超仔細地檢視信報,他要從每天數不清的信報中,洞悉敵人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