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車上,賈詡開啟楊定塞給的紙條。
紙條上,只有四句話:遇風則飛,遇水則沉;遇火則滅,遇谷則生。
賈詡微微一笑。
見僮兒伸著脖子,索性把紙條遞給他。
僮兒跟隨賈詡多年,不僅識文斷字,也學了不少能耐。
賈詡問道:“可知其意?”
“懂一些,但不全懂。”
“說說看。”
僮兒道:“方才先生說,先生名中帶羽字,這幾句話便是說先生的。羽毛遇到風,就能高高飛起;被水打溼,就飛不動了;遇到烈火,就會燃燒;只有在山谷裡,才能安穩下來。先生,小子說得對嗎?”
賈詡點點頭:“能理解到這般程度,不錯。但其中有一個字,你讀得不對。”
賈詡指著“谷”字,道:“此字多種讀法,在此,應讀為裕。”
“哦……”
僮兒年紀尚小,理解不了這幾句讖語深層的含義。
賈詡是人精,當然一清二楚。
正如僮兒理解的那樣,袁天罡寫的這幾句讖語,以賈詡名中“羽”字為寓。警告賈詡,擇主不慎的後果。
……
遇風則飛,當然是指楊廣。
楊廣冒名董卓,已不是秘密。
楊廣之楊,可以解讀為飛揚之“揚”,代表著風。
風,能令羽毛飛揚,卻不能帶給羽毛安穩。
遇火則滅,當然是指劉芒。
劉芒的芒字,本和火沒直接關係。但劉芒的表字“絳天”,出自張衡的《思玄賦》,“揚芒熛而絳天兮”,說的是火光四射染紅天。
遇谷則生,當然是指劉裕。
正因此,賈詡才指點僮兒,說“谷”這個多音字,應該讀成“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