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上,荊州、江東兩軍鬥法。
真可謂,千帆競渡,百舸爭流。
而在遙遠的北方,黃河之上,也是舟帆密佈!
洛陽大軍,正準備橫渡黃河,向雍涼進軍!
……
江東損失了幾艘鬥艦,主帥周瑜心疼不已。
如果不是資訊傳遞太慢,劉芒得知訊息,一定會說周瑜矯情。
周瑜起碼還有鬥艦可以損失,劉芒這邊,卻連正經的戰艦都沒有!
俞大猷、王濬操訓水軍,因陋就簡。
洛陽水軍的所謂戰艦、戰船,大多是經過改裝的民用船隻。無論堅固性、操控性、速度,不要說和荊州大船鉅艦相比,就是和江東的小戰船相比,都是天上地下的差別!
不過,洛陽軍的“戰船”雖然簡陋,卻是黃河上無敵的存在!
因為洛陽軍面對的敵人——楊廣的西涼軍,甚至連簡陋的戰船都沒有!
華夏大地,歷來是南人駕船,北人乘馬。
北方江河少,而雍涼一帶,更是乾旱少水之地。西涼人自幼在馬背上長大,無需學習,便可揚鞭馳騁。但若說駕船,很多西北人,甚至不知道啥是船。
西涼軍,以鐵騎橫行天下。但在水上,卻只能用“無能”來形容。
西涼軍,也有船。但僅限載運人員渡河,沒有絲毫戰鬥力。
因此,洛陽水軍雖然羸弱,但在黃河上,確是無敵的存在!
……
河東。
黃河沿線,適合大軍渡河的渡口,只有蒲坂、汾陰等屈指可數之地。
洛陽水軍,缺少大型渡船。而此處河道,也不適合大型船隻橫渡。
徐世績的河東軍,集結兵力三萬有餘。
若僅僅依靠蒲坂、汾陰渡口,以小舟小船運載渡河,要耗費大量時日。
況且,對岸的西涼李傕部,絕不會坐等洛陽大軍渡河。
雖然沒有水軍,但李傕部,可以在渡口對岸,提前佈防,阻擊洛陽軍。
一批渡船,只能運載幾百人。不等下一批洛陽軍渡到對岸,前一批將士,早已被敵人殲滅。
如此渡河之法,等於設窩下餌。
三萬河東軍,敵人都未必吃得飽。
為了確保快速渡過黃河、儘早在左馮翊開闢立足之地,徐世績計劃,三萬大軍同時渡河!
在黃河東岸,從蒲坂至汾陰沿線,百餘里長的黃河岸邊,整修了百餘個簡易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