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敵強,本該兵貴神速、出奇制勝。
可是,周瑜制定的豫章戰略,第一條原則竟是“入界宜緩”!
陸遜的想法,竟與周瑜不謀而合,孫策倍感驚異的同時,也更加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荊州大軍,氣勢洶洶,殺奔豫章。
孫策卻不急不慌。
一向做事風風火火的小霸王,這一次實在太磨蹭,不怪程普周泰等人紛紛請戰。
這是搶地盤好吧?
去晚了,劉表搶佔了彭澤、柴桑等要地,再以強大的水軍控制鄱陽湖,甭說搶地盤,就是站在邊上旁觀,都有生命危險呢!
可是,任由眾將再三催促,小霸王孫策依舊不緊不慢,還美其名曰“有條不紊”。
江東眾將實在忍不住了,尤其是程普韓當黃蓋三位孫堅時期的“老將”,甚至準備提著寶劍,橫在頸間,威脅孫策:再不下令發兵,就死給你看!
終於,孫策“有條不紊”完了,下令出兵!
……
荊州起南北兩路大軍,孫策照葫蘆畫瓢,也興兵兩路。
只是,和荊州兩路大軍相比,江東軍規模實在有些寒酸。
孫策統治江東時間尚短,手下水陸兵馬,總計只有六萬餘人。
要留守兵馬,保護老家吳郡。各地還要保留維護治安,防範賊寇的隊伍。
剩下的江東軍,即便傾巢而出,也只有區區不足五萬!
但是,孫策自有無人能以的優勢——不要命!
為報父仇,為了稱雄江南,孫策無所顧忌!
命,可以丟!
仇,必須報!
五萬對十四萬,足矣!
江東北路軍主帥,周瑜周公瑾。
副將韓當、黃蓋、盧象升、太史慈,其餘水軍將領包括蔣欽、周泰、凌操、董襲、賀齊等。
北路軍統水軍兩萬五千人,步卒五千人,大小戰船,近五百條,走水路,沿長江逆流而上。
江東南路軍,由江東之主,小霸王孫策親自統領。
中軍司馬程普,副將張弘範,隨軍從事陸遜、步騭,將領雄闊海、潘璋,以及小將陳武、朱桓等。
南路軍,步卒近兩萬,走陸路,直奔豫章腹地。
以鄱陽湖為中心的豫章之戰,即將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