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該參與中原盛宴,江東人士,看法各異。
孫策孫伯符,人稱江東小霸王。
這一名號,源自楚霸王項羽。
項羽祖籍雖不在江東,但他起兵抗秦之地,在吳郡。勇猛無敵,世稱“霸王”。
孫策祖籍在吳郡,因勇猛無畏,才被冠以“小霸王”之名。
既冠霸王之名,豈能偏安一隅,坐視中原狂歡。居於江東,小霸王孫策,時刻不忘中原。
……
孫策要涉足中原,也有頗多顧忌。
江東兵馬不比中原列強,且江東戰士,熟悉水戰卻不擅騎乘,在陸地上,很難匹敵中原諸侯的精銳之師。
孫策猶豫不決之時,魯肅獻策,欲染指中原,宜柔不宜剛。應廣結盟友,少樹強敵。
說著容易,做起來卻難。
中原諸侯,皆虎狼之輩,誰肯輕易出讓利益?
魯肅認為,劉備,是唯一值得結交的諸侯。
劉備與孫策,隔江相鄰。地理位置和實力,使得劉備有與江東結盟的意願。孫劉聯手,可以完全控制長江中下游水路和沿岸地區。
劉備控江北,孫策控江南。雙方結盟,便可以減少在長江沿岸的佈防,對雙方都大有益處。
……
魯肅分析,可以和劉備結盟的另一個有利條件是,雙方的戰略目標,沒有本質衝突。
按照魯肅的分析,劉備雖有擴張之心,卻無全取袁術領地之力。
以劉備目前的實力,可以奪取九江郡,卻很難繼續向西,攻佔廬江全境。
江東卻可放棄九江,而取廬江。
廬江,雖遠離江東,但有長江水道溝通,江東水軍可以暢行無阻。
如能奪取廬江南部,可以長江、鄱陽湖以及長江兩岸陸路構築起西向荊襄、北拒中原的防禦基地。
……
魯肅的分析,讓孫策雄心湧動。而秘密會見了秦檜後,孫策終於下定決心,涉足中原!
命周瑜統領水軍,以操訓為名,逆流而上。
根據情況,伺機搶佔廬江。首要目標,就是廬江郡南部,長江沿岸幾座重鎮——襄安、臨湖、舒縣、居巢、皖縣。
如果可能,再趁機奪取廬江西南部的尋陽,與柴桑一北一南,扼守住長江水道。作為防禦荊州水軍順流而下的鐵閘,還可作為日後攻取荊州的橋頭之堡。
攻城掠地,在長江北岸立足,只是涉足中原的關鍵之一。
以江東的實力,要想在長江以北站穩腳跟,必須和劉備結盟,才能抗衡如日中天的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