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鄧羌很快擬出具體的作戰方案,呈報主公劉芒。
劉芒問道:“奔襲藍田統帥人選,如何考慮?”
鄧羌答道:“屬下親自帶兵。”
徐達沒說話,說明他與鄧羌已達成共識。
“哦……”劉芒輕輕點點頭。
進攻藍田,是戰略調整的關鍵。這一路任務最重,風險最大,必須選派最得力的統帥。
鄧羌善統兵,性勇猛,又是這一戰術的提出者,確是最合適的人選。
劉芒也傾向於此。
但是,鄧羌是潼關弘農軍團主帥,派他遠赴藍田,就要對潼關方面將領安排作出調整。
副帥郭侃,本是合適的接替人選。但郭侃一直駐紮在鄭縣渭水一帶,西防敵軍主力,北防敵李傕南躥,不便調動。
論軍職、能力,徐達足以接替鄧羌。但是,徐達從未執掌過西線軍團,對西線將領和隊伍的情況不很熟悉,這是十分不利的。
劉芒看看徐達,他既然同意鄧羌的想法,對接任鄧羌的人選,必已有考慮。“你們覺得何人適合?”
“郭子儀可也!”
“郭子儀?”
“然也。郭子儀雖年輕,但老成持重,自投軍以來,就在西線。且參加過前番雍涼之戰,知己知彼,可堪重任。”
郭子儀年紀輕,資歷淺,鄧羌怕劉芒不甚瞭解,詳細介紹一番。
鄧羌怎會知道,郭子儀是劉芒召喚出來的人才,對其能力的認知,劉芒遠超鄧羌。
其實,劉芒也曾考慮過郭子儀。只是擔心其資歷太淺,不被軍中認可。鄧羌既然主動推薦,劉芒再無顧慮,決定任命郭子儀為潼關弘農軍團副帥,暫時接替鄧羌,坐鎮潼關。
“說說進攻藍田的具體想法和時間安排吧。”
鄧羌道:“進攻藍田的隊伍,由先頭、中軍和接應三部組成。屬下統中軍,哥舒翰負責接應。十日內準備集結完畢,先頭部隊出發三日後,主力部隊出發,預計四月中旬,抵達藍田。”
“嗯,可有什麼困難?”
“需要常遇春將軍在四月上旬,從東南方向,對藍田發動攻擊,吸引調動藍田之敵。”
“可。”劉芒點頭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