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
一隊隊洛陽軍,排著整齊的佇列,雄赳赳氣昂昂,穿越潼關城,開赴關中戰場。
這種情形,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
潼關,兵家必爭之地。
居住在潼關的人,最熟悉的,就是軍隊。而洛陽軍,無疑是潼關百姓見過的,軍風最嚴整,軍紀最嚴明的隊伍。
近一段時間,從早到晚,隊伍就沒斷過。數不清看不盡,圍觀的百姓,脖子都看算了,卻仍看不夠。
“走了,去領糧了。”
“領糧不著急呢,等等看鐵林軍呢!”
“想甚呢?鐵林軍能讓咱看到?走呢,領糧去。”說話的人,連拉帶拽,將夥伴拽走了。
大戰在即,潼關一帶,全面戒嚴。
從潼關西門,直至弘農郡湖縣,全部戒嚴,禁止通行。
戒嚴期間,居住在潼關一帶的百姓,不許西出潼關,進入關中,也不許進入關東地區。
如此舉措,既是為了保證軍隊通行順暢,避免洩露軍事機密,也是為了避免謠言訛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每逢戰事,最遭殃的就是當地百姓。為了安撫民心,劉芒下令,居住在戰區一帶的百姓,,每天按人頭髮放糧米。
民以食為天。
發放的糧食雖然不多,卻是百姓最需要的。能領取免費糧食,百姓自然捨不得離開,民心也安穩了許多。
領糧食的隊伍排了好長,等著領糧的百姓,悄聲議論著即將開啟的戰事。
“嘿,在這兒住了幾十年,頭一次覺得,打仗挺好呢!”
以往打仗,都是軍隊到百姓家徵糧,甚至搶糧。這一次竟然免費發糧,百姓當然開心。
“是呢,是呢。”有人附和著。“以前打仗,總盼著趕緊打完。這次呢,倒希望慢慢打呢,嘿嘿……”
“竟想美事呢麼!”有人不屑道。“咱官軍的氣勢,又不是沒瞧見,一開打,西涼軍準慫!這仗,打不久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