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告捷,提振了西涼軍計程車氣,堅定了楊廣李儒的信心,堅決切斷糧道,將洛陽軍鄧羌部,餓困於藍田!
楊廣命霸陵新文禮,嚴防死守,絕不容許一粒糧食,運送過去。
兩天後,洛陽軍再次派出給養部隊。
駐紮霸陵的新文禮早有準備,出兵攔截,雙方再戰一場。
這一次,洛陽軍押運隊伍數量更多,也更加精銳。激戰數個時辰,雙方傷亡都很慘重。
西涼軍傷亡過千,但成功阻擋了洛陽軍,使之無法南進。
連續兩次擊退洛陽軍,楊廣大喜,重賞新文禮及霸陵守軍。
新文禮受賞,不喜反憂。
從這兩次戰鬥可以看出,洛陽軍南下之意堅決。雖兩次受阻,並不甘心,定會整頓兵馬,再次南下。
霸陵守軍數量不足,連續戰鬥,急需休整。洛陽軍如再次興兵,兵力一定更多,絕難抵擋。
新文禮謝賞同時,建議在驪山東麓,洛陽軍必經之路上,修建大營。以營盤為根基,可減少部隊奔波之苦,也便於接應救援。
楊廣李儒認同新文禮的想法,但是,如此一來,勢必削弱霸陵防禦力量。
新文禮建議,抽調駐防長安周邊的兵力,補充霸陵一線。
楊廣李儒有些猶豫……
重點佈防長安,是擔心藍田難保,害怕左馮翊有失。
可是,開戰後,藍田雖遭洛陽軍兩路猛攻,卻仍固若金湯。左馮翊李傕雖有出工不出力之嫌,但洛陽軍徐世績部,在左馮翊也並未佔到什麼便宜。
這種形勢下,仍囤積重兵於長安,的確謹慎過度。
李儒仍猶豫不決,楊廣卻按捺不住了。
楊廣本就不是謹慎的人,衝動、激進才是他的真實屬性。
在楊廣看來,龜縮防守,本就不是決戰的正道。傾盡所有,打造數萬鐵甲重灌騎兵,是用來衝鋒的,不是用來防禦的!
楊廣終於下令:主力重灌鐵騎,渡過灞水,接替新文禮部,進駐霸陵!新文禮部,移師至驪山以東駐紮,徹底切斷洛陽軍鄧羌部給養通道!
消滅了鄧羌,解除藍田之圍,西涼鐵騎,誓要踏平潼關,直搗洛陽!
……
得知西涼鐵騎東渡灞水的訊息,劉芒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