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者,不止是劉備。江東財政,也是捉襟見肘。
小霸王孫策,有英雄之膽,但缺乏豪傑胸懷。嵩山之行,被呂布所挫,孫策氣得吐血。
孫策只有二十三週歲,正是英氣勃發之年,這點傷,本不算什麼。
江東不乏名醫。診過之後,稱無大礙,只需安心靜養,便可痊癒。
只是,小霸王氣量狹小,惡氣不出,內淤不除。小小挫折,始終無法忘懷。
養是養了,心卻靜不下來,終日所想,都是殺人報仇之事。
過了一個多月,孫策的病情絲毫不見好轉,反倒愈發嚴重。
孫策無法料理軍政事務,但江東不能無主。孫策便將江東軍權,交付周瑜。將政務,交付弟弟孫權,以張昭張紘等輔之。
孫權,字仲謀,烏程侯孫堅次子。
孫權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只有十六歲,剛過束髮之年。卻長得高大挺拔,形貌奇偉,方頤大口,目有碧光,炯炯有神,世人皆奇之。
孫權相貌奇異,亦有奇才。
自幼隨兄孫策征戰,少年老成。
孫策甚是喜愛這個弟弟,有意鍛鍊他。常常帶他出席重要場合,並經常以軍政事務考問。孫權每每都是對答入流,頗有見地。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孫策讓年僅十四歲的孫權,出任陽羨縣縣長。孫權不負兄長之望,將陽羨治理得井井有條。
孫權性格曠達開朗、仁愛明斷,又崇尚俠義,喜歡供養賢才。正因如此,孫策才放心將江東政務,交其代理。
重擔在肩,孫權不敢有半點懈怠,兢兢業業,廢寢忘食。
可是,孫權卻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錢。
孫策四面征戰,開疆拓土,將江南廣大地區,收為己有。
和徐州劉備面臨的難題一樣,收穫土地人口的同時,也意味開支成倍地增加。
安撫民眾、擴軍整備,花費巨大。而江東面臨的財政難題,比徐州更加嚴重。
江東東南瀕海,北有長江,西有大湖(鄱陽湖)。
四面是水,大力發展水軍,西戰劉表,北防劉芒,是正確的戰略方針。
鄱陽湖一戰,雖重創荊州水軍,江東水軍,損失也極為慘重。
江東水軍僥倖獲勝,但與荊州水軍的差距,依然明顯。
認識到自身之不足,孫策周瑜制定了優先發展水軍,優先發展大型艦船的戰略方針。集中財力,打造可以與荊州鉅艦抗衡的艨艟大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