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徐庶來信相邀,諸葛亮表情淡漠,沒做任何表示。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石廣元繼續勸道:“劉絳天確有愛才之名,吾弟高才,去往投之,必或重用。良禽擇木而棲,亦應擇時而往。若劉絳天創業之初,吾弟投之,可成心腹、棟樑。然其雄霸之勢已現,麾下人才濟濟,實非時也!便獲重用,待得功成,亦不過授一郡守國相,吾弟之才,堪比管、樂,豈不惜哉?”
孔明默然。
諸葛孔明才情高遠,當然有輔佐明主,彪炳青史之想。
孔明洞察天下大局,追隨劉芒,自然是成就功名之首選捷徑。
然而,正如石廣元所言,劉芒手下,大能輩出,哪有自己的位置?
孔明何嘗不想成為開基創業之功勳,然而,劉芒初創之時,孔明十歲不到,還是個孩子!
劉芒支援雁門、抗擊匈奴,謀取太原之後,天下才漸聞其名。
但,那個時候,遍問天下,又有幾人看好劉芒?
孔明才智縱高,亦非神仙。劉芒創業之初,莫說孔明根本沒聽說過,便是知道劉芒之名,沒有任何接觸,也不能料定,劉芒能取得今日成就。
孔明才情雙高,不會怨嘆懷才不遇、生不逢時,但是,也難免將遺憾之情,溢於言表。
石廣元再勸道:“然,徐州劉玄德,剛得九江,人望漸起。且正值開基創業之初,吾弟往投,雄才偉略,儘可施展!”
石廣元十分了解孔明,知其才高氣傲,因此,刻意迴避徐庶的關係,以免孔明心生反感。
可是,孔明依然不為所動,靜坐無聲。
這下,輪到石廣元無語了。
諸葛亮何等才智,不用石廣元遊說,諸葛亮也清清楚楚。多說無益,不如讓其自己權衡、抉擇。
良久,諸葛亮終於嘆了口氣。喚來僮兒,吩咐其收拾行囊。
“孔明意欲何往?”
“遊山玩水,養心精讀。”
“……唉……”未能打動孔明,石廣元唯有一聲嘆息……
……
久等孔明不歸,劉琦愈發懷疑,孔明是有意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