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有意迴避,劉琮派系來查探虛實,還要爭搶孔明,令劉琦心煩意亂,病痛發作。
為了排解痛苦,默誦兵法,劉琦突然有所領悟。
困難齊至,但這些困難,與對敵作戰的困難相比,根本不算什麼。
困難導致被動,如果克服困難,被動便可轉化為主動,收穫奇效!
精心導演,故意做出放浪形骸,自暴自棄的樣子,可使劉先和劉琮派系放鬆警惕,從而爭取更多的時間。
麻痺對手,只是中策。
借力於對手,方為上策。
劉琦還想通一事,諸葛亮不僅迴避自己,也在迴避劉琮派系的招募。
為了躲避自己,諸葛亮沒有必要離開。突然離去,一定是為了避免荊北方面的糾纏。換句話說,諸葛亮雖然不願歸附於己,但他更不願歸附於弟弟劉琮。
劉先此來,有意招募孔明。藉助其力,達成已願。
……
劉琦雖是劉表的長子,但論官職,劉先卻是上級。
劉先有督查之權,劉琦拿來賬冊,逐一彙報荊東方面的情況。
劉琦客氣謙恭,劉先很是受用,漸漸放鬆了警惕,誇讚劉琦做事得力。
“還有一事,琦本待要做,怎奈痼疾發作,只能暫緩。”
劉先心中暗諷:痼疾發作,卻有精力酗酒風流。這個大公子,真的自暴自棄了。
“子玉公子調養身體,最是要緊,有什麼事,不妨言明,劉某代行便是。”
“多謝別駕,自是為招募諸葛孔明。”
“招募諸葛孔明?!”劉先驚道。
劉先神情突變,劉琦看在眼中,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
“是啊。琦想招募孔明,為我荊州所用。”
劉琦說,欲為荊州招募孔明,劉先並不相信。
劉琦留意著劉先的神情,繼續道:“孔明才情高遠,有臥龍之名,莫說在荊楚之地,便是縱觀天下,亦少有出其右者。”
劉琦如此評價孔明,致荊楚名士於何地?!
劉先本人就是荊楚名流,且成名已久。聽劉琦如此說,怎能不氣。“孔明雖名聲初顯,但年未及弱冠。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我荊楚之地,人才濟濟,出類拔萃者,並非只有那諸葛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