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是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對天下人無不受利益驅使,所做的總結。
買賣的本質,是利益。戰爭的本質,亦然。
戰爭,爭奪的核心,就是利益。
古往今來,數不清的戰爭,有的冠以義名,有的被斥為不義,還有很多,被冠之以政治觀念、宗教信仰等形形色色的理由。
政治之爭,既權利之爭。宗教之爭,既精神之爭。歸根結底,還是擺脫不了“利益”二字。
只要有利可圖,億萬人之性命,鴻毛爾。
白馬形勢,也是如此。
只不過,相關各方的目的,不是為了爭奪白馬,而是為了防止別人奪取。
劉芒、袁紹、曹操,誰想將濮陽一帶據為己有,但是,誰這樣做,誰就將成為另外兩方的敵人,以一敵二,誰都沒有把握。
白馬城,距離三方大本營都不遠。
無有供給之憂,三方都很沉著。既不主動惹事,也絕不示弱,更不會輕易退兵。
……
三方盯著白馬城,僵持於此,而白馬目前的主人呂布,倒成了看客。
三強匯聚,陳列兵馬十數萬。
戰事若起,還會有更多兵馬蜂擁而來。
這麼大的場面,就在自家門前,呂布血脈賁張。
好久沒這麼熱鬧了,呂布真希望三強打個天翻地覆,鬥個你死我活。
可是,三強遲遲不動手,呂布等得心癢。他很想主動惹些事端,挑起大戰!
陳宮趕緊勸道:“溫侯,穩重啊!覆巢之下,無有完卵。此戰若起,有如山崩,我們居於其中,焉能倖免?”
呂布興奮難耐。“有此一戰,不枉此生!壯烈而亡,勝於苟且偷生!”
惹事等於找死,呂布焉能不知。
呂布並非想死,他難以忍受的是,作為主人,竟被三強無視。
陳宮反覆規勸,解釋說,三強雖都氣勢洶洶,但誰都沒有準備充分,沒有必勝的把握。目前形勢,這一仗很難打起來。
呂布甚感失望。
仗打不起來,呂布也受不了被人家忽視。“既然都無決戰之意,為何還要僵持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