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袁紹,在冀兗交界處,集結重兵!
對於濮陽陳留問題,袁紹的態度很微妙,表現很老道。
濮陽陳留,是目前冀州通往中原腹地的唯一通道,袁紹絕不允許這扇大門被曹操封閉。
袁紹早想將兩地據為己有,但是,正如陳宮在給曹操的回覆中所說,“無罪而伐”不義也。沒有正當理由,奪取兩地,是惹禍上身,將成為眾矢之的。
最理想的,莫過於拉攏呂布張邈,使他們成為自己的附庸。
呂布張邈處於中原要害位置,實力弱小,且與劉芒有過節,各種條件,都十分滿足袁紹小弟的標準!
袁紹曾多次向呂布、張邈示好,但呂布張邈,卻三番五次回絕了好意。
不能硬來,袁紹只能等待合適的契機。
曹操興兵濮陽,機會來了!
冀州幕僚建議,立刻出兵,進攻曹操,順勢佔領濮陽、陳留。
但是,袁紹沒有這樣做。
出身於四世三公之家,對於這種博弈,袁紹有自己的想法。
出兵進攻曹操,不是不可以,卻是下策。
進攻曹操,師出有名。順勢搶佔濮陽、陳留,卻名不正,言不順。
況且,實力強大的劉芒,也不會坐視不理。
袁紹希望採取上策。
而上策就是,呂布抵擋不住曹操的進攻,請求自己出兵協助。
如此,則名正言順,也可收服呂布張邈之心。
可是,等來等去,呂布就是不派人來求援,袁紹坐不住了。
袁紹不知呂布為何不來求援,袁紹只知道,再等下去,一旦曹操吞滅了呂布張邈,一切就晚了!
上策無法實施,袁紹只能採取中策。
集結重兵於冀兗邊界,對曹操施壓。
如果曹操知難而退,袁紹對呂布也有施以援手之情。如果曹操一意孤行,誓要剿滅呂布,那麼,袁紹只能對曹操下手。
……
袁紹不插手,才奇怪。
對此,曹操絕對興兵時,早有考慮。
曹操不怕袁紹插手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劉芒。
劉芒不希望曹操奪回濮陽,更不希望濮陽和陳留歸屬袁紹。
曹操確信,如果袁紹進入兗州境內,劉芒絕不會袖手旁觀。
決定興兵之時,曹操已做好打算。能快速、順利奪回濮陽最好。受阻的話,如能將劉芒和袁紹牽著進其中,加深兩人之間的矛盾,也可算作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