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應對劉芒、聯合孫策相比,其他幾件事,相對容易處理。
西曲陽、汝陰告破,豫州軍主力已完全崩潰,壽春之敵,不戰而崩,奪取壽春,易如反掌。
而要擒獲袁術,卻有些麻煩。
擒殺袁術和佔領壽春城,是摧毀偽朝廷的兩個重要標誌,也是可以名動天下的大功勞。
這兩份不世之功,劉備很想兼而取之。
不過,最新訊息稱,袁術已經棄壽春西逃。
王導認為,擒殺袁術和佔領壽春兩者相比,無疑是佔領壽春更為實惠。
壽春是偽朝廷的國都,取之可得人口、糧草、財物。
而袁術,已不過是喪家之犬,窮追而擒殺之,需要耗費太多人力。九江尚未安定,劉芒、孫策虎視眈眈,此時不宜為了一個袁術,而興師動眾。
劉備雖不甘,但不得不接受王導的建議,因為他還有很多事情急需處理。
已經收復的城池,急需穩定民心,清除袁術餘孽。
數以百萬計的百姓,需要安置。
而最讓劉備頭疼的,是如何處理那些曾追隨袁術的世家門閥。
門閥,狹義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
從這個意義上講,剛剛興起的陳郡謝氏和琅琊王氏,只能說是名門望族,還稱不上門閥世家。
汝南袁氏、潁川荀氏,可稱門閥。而弘農楊氏,無疑是門閥世家的代表。
門閥,起源於春秋,興盛於東漢兩晉。
這個時代,正是門閥世家大肆崛起之時。
治國理政,需要有學識的人才。門閥世家,有文化底蘊、有政治人脈,世代為官,不難理解。
門閥子弟世代為官,不能簡單理解為裙帶、世襲。
門閥世家立世幾十、幾百年的根本,在於家風家學。
每個輝煌的門閥世家,都有嚴謹的家風,還有世代傳承的家學。而這種家學,頗有些傳內不傳外的意味,外人很難一窺其徑。
弘農楊氏,家族傳承之學是歐陽氏所傳的《尚書》;汝南袁氏,傳承之學是孟氏所傳的《易》。正因為有深厚的家學,楊氏、袁氏才能成為四世三公的頂級門閥。
門閥世家之地位特殊,影響力巨大,小則壟斷一縣一郡,大則掌控一州,甚至覆蓋全天下。
東漢以來,門閥世家影響力愈大,甚至連專權的宦官、外戚,也要與之妥協、周旋、聯合。
劉芒雖握有強兵,在某些時候,也不得不與門閥世家合作。
劉備能順利接掌徐州,也要依仗門閥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