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本名談瑾,原本是壽春偽皇帝劉礽宮中,不起眼的小宦官。
劉瑾沒讀過書,卻頗有心計,也很有些才幹。身雖閹殘,其心不死,無時無刻,不想著出人頭地。
偽漢朝廷從南陽宛縣南遷壽春的途中,餓殍遍野,無數家庭離散。
男人被抓,充軍或勞役;女人抱著孩子,哀嚎無助。
這一幕,劉瑾看在眼裡,並未感覺悽慘和悲痛,反而意識到,這是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
劉瑾膽子也是夠大,身為宮中小小宦官,竟然給袁術寫了一封信!
劉瑾沒讀過書,但很聰明。在宮中,時常侍奉偽皇帝劉礽讀書識字,竟然也學了不少字。
學識太差,信中大多詞不達意。袁術懶得看,只是,信裡一句話,引起袁術的注意。
“……令寡婦盡嫁,喪不葬者焚之……”
詞意淺顯,就是說,勒令寡婦改嫁,焚燒來不及掩埋的屍骨。
劉瑾建議,撮合鰥寡孤獨者,重新組建家庭。無家的人太多,會影響社會安定。而讓寡婦再嫁,也能促進生育。
至於焚燒屍骨,一是避免爆發惡疾,二是沿路橫陳屍骨,會讓那些反對壽春朝廷的諸侯,抓到口實。
應該說,劉瑾的建議,切合時弊。
但是,這兩點建議,卻與這個時代的普遍觀念,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秦漢時期,寡婦再嫁,並沒什麼。但是,這個時代的主流觀念,還是提倡寡婦守節。官家怎麼能出面,強行讓寡婦再嫁呢?
而焚燒屍骨,就更違背傳統了。人死後,講究入土為安。土葬才能使逝者靈魂安息。即便是戰時,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輕易焚燒死者屍體。
所以說,劉瑾的建議,以二十一世紀的觀點看,再正常不過。但在漢末時期,說這樣的話,就是離經叛道、足以驚世駭俗!
好在,袁術沒和這個小宦官計較。
劉瑾出人頭地的目的,落空了。
……
可是,沒過多久,劉瑾便得到面見袁術的機會!
和士開與偽太后胡太后私通,雖然謹慎小心,還是傳得沸沸揚揚。
袁術得知,大怒。
對袁術而言,連偽皇帝劉礽都是傀儡,那胡太后算什麼東西?這蕩婦,竟然敢淫亂後宮,傳了出去,壽春朝廷豈不是顏面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