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雍涼戰事,洛陽軍各部,做了適當調整。
美稷斛律光、雁門楊延昭、幷州蘇定方、河內檀道濟及河南傅友德各部,未做大的調整。
豫州潁川,王忠嗣、岳飛部,以南防袁術為主。高調練兵的同時,稍稍壓縮防線,抽調部分將領和精銳部隊,補充到南陽、弘農及河東各部。
……
調整後,南陽常遇春部,作戰方向是武關一線,沿途都是崇山峻嶺。因此,配置的將領和部隊,均擅長山地作戰。
主帥常遇春,部將包括林沖、史進、魯達、裴元紹等。
南陽常遇春部,以及武關張繡部的軍需給養,由坐鎮宛城的高熲,負責徵集排程。
……
弘農、河東軍事,由王猛統籌指揮,兵力分四部。
弘農鄧羌、郭侃部。
作戰方向潼關一線。極有可能與西涼鐵騎主力交鋒,配置的將領和部隊,以騎兵將領和騎兵為主,也包括正在秘密操訓的重灌鐵騎“鐵林軍”。
主帥鄧羌,副帥郭侃,部將包括周德威、尉遲恭、哥舒翰等。
河東徐世績部。
作戰方向是黃河以西的左馮翊一線。部隊構成,以步卒為主,輔以輕騎兵。
主帥徐世績,部將包括王伯當、張清等。
水軍部。
為了配合西線作戰,俞大猷的水軍抽調部分隊伍和戰船,調至河東大陽和弘農陝縣一帶的茅津渡。
水軍統領王濬,校尉蔣平、孟康,隨時準備配合河東、弘農部渡過黃河。
弘農新安,後備部。
根據情況,隨時支援河東、弘農。
統兵主將張須陀,副將高寵、楊再興。
河東徐世績部、水軍王濬部的軍需給養,由寇準、賈逵負責徵集排程。
弘農鄧羌部、新安張須陀部的軍需給養,由狄仁傑負責徵集排程。
……
除前線各部外,洛陽,劉芒的中軍部,也在積極備戰。
中軍部統領郭子儀,副將高昂。宿衛親隨統領宇文成都、楊文廣、祖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