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張繡的條件,高熲也提出三個條件。
其一,不整編可以。改旗易幟,在隊伍中,安排至少一名洛陽方面的軍官,以便洛陽方面,隨時瞭解隊伍情況。
其二,可以不參與戰事,但如有軍事行動,必須經過洛陽方面同意。也就是說,既然不想完全接受洛陽的指揮,那也不許隨便行動。
其三,洛陽方面提供一切軍需,但只能按月發放。洛陽提供的軍需,存放於靠近武關的南陽郡丹水縣,張繡部按月領取。
高熲提出的條件,後面兩點,張繡沒有異議。
但是,對第一條,張繡並不同意。他最怕的,就是自己逐漸被架空,從而失去對部隊的控制。
但是,高熲堅持這一點。既然歸附洛陽,又不想接受指揮,如果不能隨時掌握部隊的情況,絕對不行。
張繡考慮再三,終於點頭。“不過,我只同意一個人選。”
“何人?”
“加亮先生。”
“好。”
雙方終於達成一致。
張繡正式接受朝廷賜封。授揚武將軍,封爵宣威侯。
吳用,任張繡軍監軍。
吳用,說服張繡來投,大功一件。劉芒奏請小皇帝,吳用封爵東溪侯。
……
開啟武關通道,駐守南陽的常遇春部,按照劉芒的指示,重新調整軍事部署。
來護兒接替常遇春,駐防新野,南防荊州劉表。
常遇春,移防丹水。
操訓兵馬,準備配合河東徐世績、弘農鄧羌郭侃,隨時與西涼軍一戰。
……
劉芒同意了張繡提出的條件,還給張繡加官進爵。作為回報,張繡給劉芒送上一份大禮——侯君集!
侯君集兵敗,逃往武關,被張繡軟禁在武關。
重兵看護,將侯君集押解至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