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劉伯溫、杜如晦、高熲等人,無不聰明絕頂。
徐達、岳飛等,也都能謀善算,王守仁稍微解釋,眾人便都明白了。
洛陽軍本就缺少軍馬,還要設法提供軍馬支援劉備,以牽制袁術。
這是個大難題。
郭子儀提出向西戎各族買馬的建議,可解決了軍馬短缺難題,卻所限於路途和時間。
王守仁最善剖析、解決難題,很快想出解決辦法。
按照原定計劃,要將潁川、南陽各部軍馬,徵調至弘農、河東。
而王守仁的意思是,將潁川、南陽各部軍馬,支援給徐州劉備。
潁川、南陽,離徐州很近,運送軍馬去徐州,方便快捷。
而弘農、河東部需要的軍馬,由美稷斛律光部、雁門楊延昭部調劑補充。
美稷、雁門兩地,是塞北邊關,防禦北匈奴、保護牧場,主要依靠輕騎兵。
美稷、雁門軍馬調至弘農、河東,很方便,但邊關軍馬調走,如何抵禦北匈奴?
沒有問題!
劉芒與南匈奴格根單于結為安答,南匈奴的輕騎,足矣!
有南匈奴輕騎的協助,北匈奴暫時不會對邊關構成威脅。同時,讓格根單于出面,從西域購買低價良馬,運至美稷、雁門一帶,補充邊關軍馬缺額。
如此安排,足矣解決難題!
……
嵩山軍事會議,解決了幾個難題,劉芒心情舒暢。
好事,總是出現在心情舒暢之時。
會議結束,岳飛求見。
“主公,屬下奉命在郾縣操訓,閒暇時,整理前人兵法,彙整合冊,請主公斧正。”
岳飛整理的兵法,以王猛整理的、洛陽軍軍官人手一冊的《司馬法》為基礎,結合《孫子兵法》、劉伯溫的《百戰奇略》、檀道濟的《三十六記》,還包括岳飛總結的習武心得,集合兵法、武學,自成體系。
劉芒學武多年,且經多位名師指點,對武術的認識,已頗有深度。
劉芒征戰多年,經歷了戰事,不可計數。勤學精研,且經常和傅友德、劉伯溫、徐達、檀道濟、王猛等人研討,對兵法戰術的理解,已遠超很多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