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邊大快朵頤,邊向劉芒詳細彙報了與南匈奴談判的結果。
漢民族,本稱華夏族,或諸夏族。是黃河流域的黃帝、炎帝后裔,一直生活在中原大地。
隨著歷史發展,華夏族不斷融合許多周邊小民族。至漢朝建立,才獲得“漢族”一稱。
漢,字義宏大。意指天河、銀河。
漢民族,也如其名字的含義一樣,發展成天下最大的民族。居住地域,也由黃河流域,擴充套件至東至大海,南至嶺南,西至高原,北至廣漠的廣大疆域。
而周邊民族,那些未融入中華大家庭的少數民族,被漢人習慣稱為蠻夷戎狄。
其中,北方和西方,以遊牧為主的少數民族,為了爭奪肥美的牧場,與漢民族的爭鬥一直不斷。
而對匈奴的政策,是歷朝歷代漢族朝廷最重要的政策。
對洛陽大漢朝廷而言,與南匈奴的談判,也是重中之重。
劉芒雖是當朝首輔,也無權獨自做出決定。
這次談判的條件,是朝廷反覆商量決定的。
既然是談判,就不能奢望這些條件全部得到對方同意。只要同意其中七八成條件,就算成功。
這次談判,李鴻章坐鎮幷州,掌控局勢。前方談判,以裴矩為主。
而談判,不僅僅取得成功,還帶來大大的驚喜!
在裴矩的努力下,南匈奴一方,幾乎同意了洛陽朝廷方面提出的全部條件!
這個結果,大大出乎劉芒的意料。
因驚喜,而發愣了半晌,劉芒端起一樽酒。
“我,代表朝廷,敬諸位一杯!”
一飲而盡!
這酒,喝得痛快!
李鴻章裴矩等,也是一飲而盡。
“不過,南匈奴也提出了幾個條件,我們未敢做出,因此趕回洛陽請示。”
談判是互相讓步的過程,南匈奴提出條件,很正常。
裴矩道:“簡而言之,有兩點:一是南王庭的設立位置,二是和親。”
匈奴王庭,也叫單于庭,既匈奴單于居住之地。
南匈奴,半遊牧半定居。
夏季向漠北追逐水草放牧,冬季南遷越冬。他們習慣在漠北和南部,設立半永久性的王庭。
而匈奴南王庭,通常設在長城以南的草場。曾經有匈奴部族,將南王庭設到上黨、河東一帶!
匈奴要求設立南王庭,早在洛陽朝廷的預料之中。
從匈奴角度看,南王庭當然越靠南越好。而從洛陽朝廷角度看,匈奴南王庭設立得越遠離中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