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軍搭建的,是投擲架!
和投石車不同,投擲架不為投擲石塊傷人,而是用來投擲柴禾的!
杜如晦的計策,嚴格說,不是火攻,而是煙攻。
堆積在負黍聚城牆下的柴薪,堅持不了多久,必須不斷向其中新增柴草。
大火燃起,人很難靠近。洛陽軍搭起木架,向火堆裡投擲新增柴草!
柴禾比石頭輕很多,不需要笨重堅固的投石車,簡單的投擲架即可解決問題。
而且,也不需要準度。只管把捆紮的柴草,往靠近城牆的地方用力拋投就是。
洛陽再派長弓手,遠遠拋射點燃的火箭,引燃柴草。
杜如晦,不是要把城裡守軍燒死、烤死,而是要把敵人燻懵!
城內缺水,瀰漫不散的濃煙,刺激著氣管。
而城外久燒不熄的烈焰,遠遠地烘烤著身軀。
城裡豫州將士的神經,以及堅守城池的決心,在濃煙和烈焰中,漸漸崩潰……
兩天!
大火和濃煙,足足肆虐了兩天!
守城豫州軍,被折磨得不成樣子。雖然沒有刀槍外傷,但很多人,咳得氣管都要裂了。兩軍尚未接觸,豫州軍的戰鬥力,已經摺損大半。
而城外,洛陽軍佔據了有利位置。憑藉數量優勢,交替換防。被替換下去的洛陽將士,全避到遠離負黍聚的營寨,美美地睡覺休息。
而更讓豫州守軍驚恐的是,五座城門中,三座已經起火!
城裡的水,已全部澆在城門上。而換來的,也不過水澆在灼熱的門板上,發出的滋滋聲,以及迅速蒸發的水汽……
固守下去,所有人都得死!
梁剛終於崩潰了,棄城!突圍!
南面,是逃回潁川腹地的通道。而且,也是火勢最弱的一面。甚至城門口都沒有燃燒的柴薪。
城外,有高寵帶領的數百洛陽精兵,還有橫亙的穎水。
但是,梁剛和他部下沒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