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顧小家而不顧大局,記私仇而不顧國恨,令崔琰無比失望。
未能說服袁紹,崔琰也頗自責。
沒能完成使命,自覺無顏見陳矯陳群,黯然離開鄴城,垂頭信馬,漫無目的。
心灰意冷,不覺間,竟一路向東,走上回歸老家清河國東武城之路。
在外求學,又逢戰亂,崔琰已經近十年沒回老家了。故土最親,崔琰四顧,無限感慨。
進入清河郡境,回老家東武城本應向東北,崔琰卻繼續向東,他想先去甘陵看看。
甘陵,是清河郡治所,因建有甘陵而得名。
甘陵,是東漢第六位皇帝,漢安帝劉祜的之父,清河王劉慶的陵寢。
漢安帝並非明君聖主,他在位期間,也是太后秉政、外戚當權。
但幸運的是,那時的鄧太后,和外戚大將軍鄧陟,是東漢開國功臣鄧禹的後人,相比歷代外戚,算是十分優秀。
而鄧太后寵信的宦官,也是大大有名,就是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
憑藉鄧陟等權臣的才幹,漢安帝在位十九年間,大漢平定西域、擊破北匈奴、降伏車師、高句麗也投降了漢朝,已日漸衰落的東漢王朝,也顯現一番輝煌之氣。
國有興盛之相,漢安帝為父親修建的陵寢,也頗具規模。
不僅埋葬了清河王劉慶,還葬有漢安帝的生母,諡號孝德皇后的左小娥等,形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墓葬群。因陵墓眾多,甘陵也有九冢之稱。
崔琰轉道甘陵,就是想順路拜謁。
天色已晚,崔琰四顧,見不遠處,有一戶農家,準備借宿一晚,明早再去甘陵拜謁。
不料,老農夫聽說崔琰要借宿,卻面露難色。
“這位公子,非是老朽怠慢,只因此地並不太平,公子還是快點走吧……”
老漢言語中,頗多無奈。
崔琰心生疑惑,好言相求,又奉以重金,老漢才同意其留宿。
詳細詢問,崔琰才弄清原委。
甘陵,是南防兗州曹操的要地。去年年底,袁紹在兗州敗於曹操後,退守時,在甘陵留下重兵佈防。
袁紹慘敗給劉芒和曹操聯軍,冀州軍士氣低落,軍心浮動。
駐紮在甘陵的隊伍中,有一大部分,是曾經的冀州黃巾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