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上,幽靜的如畫之地。
英靈,安葬。
幾戶井陘老兵,自願常駐王屋山,為李秀成守靈。
李秀成、洪宣嬌的兩座墳冢,親密相鄰。
生,未能結為伴侶。
死,終歸於一處……
劉芒率領眾人,跪拜英烈。
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雪,為英靈的墳冢,披上素潔的新裝。
蒼茫中,李秀成的墓碑上,新題刻的字跡,格外醒目。那是劉芒親自向小皇帝劉協請求,為李秀成授予的諡號——漢,忠侯。
銅鏡震動,系統發來一條資訊:
得知噩耗,安慰無言,填長相思一首,以為紀念:
微末將,出沮陽,愈是艱難愈剛強,義烈李忠王;
情深深,意長長,魂歸天國似故鄉,宣嬌殉情郎。
……
曹操,最終讓開一條通路,放顏良文丑部,迴歸冀州。
而袁紹的隊伍,也退出黃河北部的青州,將平原城一帶,讓還曹操。
並冀兗三方之戰,終於告一段落。
幷州和兗州,雖然蒙受不小的損失,但畢竟是勝利一方。
朝廷中,原本中立的朝臣,大量倒向劉芒一方,袁紹的勢力,大受打擊。
司徒士孫瑞,終於意識到,自己選錯了邊,站錯了隊。抑鬱成疾。好在其為官已久,頗有政治頭腦,主動請辭司徒,以求餘生安穩。
司徒一職,由原太常卿趙溫接任。
曹操,作為盟友,與劉芒共同對抗袁紹,自然要獲得相應的政治利益。
劉芒舉薦荀彧為太常卿,但曹操離不開荀彧,不想讓荀彧留在朝中,因此,荀彧只掛虛職。
范仲淹,出任太常少卿,代理太常寺事務。
包拯,不負所望,擔任兗州賑濟使,出色完成任務,迴歸洛陽,受命接替范仲淹,任河南尹。
賈逵,任河南尹丞,協助包拯,署理河南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