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邊,戰局始終膠著。
韋昌輝、高覽兩部,雖未取得重大戰果,但也未遭受重大損失。
幷州軍雖硬撐不退,但始終沒有援軍。
如此膠著局面,讓袁譚看到了希望!戰勝幷州軍的希望!
韋、高兩部,已經可以與敵人抗衡,只要自己一部加入戰局,敵人焉有活路?
袁譚終於忍不住了!
出擊!
支援沁水!
……
涉國方面,徐晃陳玉成部,成功誘出鄴城後備之敵。
幷州軍一出現在涉國城附近,淳于瓊就派人向鄴城報告。只是,徐晃部動機不明,淳于瓊並未要求派出援兵。
留守鄴城的逢紀得到訊息,立刻稟報元城袁紹。袁紹很快回信,含糊地指示,務必確保鄴城安全。
直到韓荀突圍,趕到鄴城搬請救兵,逢紀也不相信,涉國會是幷州軍主攻的方向。
但是,涉國距離鄴城太近。一旦涉國失守,幷州大軍便可長驅直入,兵臨城下。
疑惑中,在袁紹連續的書信催促下,逢紀終於決定發兵。
除了支援井陘的三千兵馬,以及留守鄴城的部隊外,逢紀和張郃,盡起後備軍。
發兵在即,逢紀依然眉頭緊鎖。
“儁乂,某還是覺得不對。”
“元圖先生還是擔心敵軍有詐?”
逢紀點點頭。
井陘、涉國、河內,三個方向,涉國地處偏僻,道路不暢,最不適合作為主攻方向。可是,幷州軍在涉國造的聲勢,偏偏最大。
張郃道:“元圖先生如此一說,某也覺涉國之戰,頗多蹊蹺。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敵將不會不懂啊。”
逢紀沉思不語。
井陘之戰。逢紀作為監軍,領教過幷州將領的厲害。
這些貌似無名小輩,卻詭計頻出,違背常理和邏輯的戰法戰術。時時可見。
這最讓逢紀煩惱。信,可能中了敵人奸計。不信,一旦涉國失守,他逢紀擔不起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