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勰捧出的,是一包細如絲、白如雪、柔如雲的棉花!
大漢疆域內,只有木棉而沒棉花,郭守敬和酈道元見多識廣,卻也沒見過棉花。
但是,兩人都是博覽群書的科學大能,立刻意識到這東西的價值。
“這難道就是傳自西域的棉?”
“對!這就是棉!”劉芒替賈思勰回答,但他也沒想到,賈思勰竟然真的試種成功了!
“今年只試種數畝,明年開春,可大面積播種了!”
郭守敬和酈道元輕輕觸控著潔白的棉花,對賈思勰欽佩不已,讚不絕口。
此時,正是解決他們之間爭執的好機會。
三個人爭執的原因,已經弄清楚了。
賈思勰為了試種棉花和新品種麥子,執意要求為試驗田引水挖渠。
郭守敬同意為賈思勰的試驗田挖渠。
但酈道元認為,郭守敬的方案不可行,甚至懷疑郭守敬從中謀取私利。
棉花和新麥種的重要性,郭、酈二人都懂。有劉芒做仲裁,三人終於不再吵了。
可是,難題依然存在。
酈道元反對郭守敬的方案,理由是,稷山一帶,地下泥土構成比較特殊。
土地下面的層次很複雜,簡單說,上層是滲透效果好的土壤層,下面是不易滲透的岩土層。
據酈道元考察,稷山一帶,土壤層相對較薄。而郭守敬規劃的方案,溝渠挖得深,需要挖掘至岩土層以下。
這樣,不僅需要耗費大量徭役,還會破壞岩土層,渠水將大量滲漏,根本無法將水引導至試驗田。
這條溝渠,是應賈思勰要求,郭守敬臨時增加的,考慮並不周全。
郭守敬也承認酈道元說得有道理。但稷山一帶,地勢高,不深挖溝渠,根本無法將汾水疏導進渠。
事情弄清楚了。劉芒勸架也容易了。
之前幾人一直爭論不休,在於酈道元不知道賈思勰那塊田的作用。所以,才竭力反對僅僅為了十幾畝農田挖渠引水,耗費人力財力。
劉芒強調,賈思勰的試驗田。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必須優先保證供水。
至於該如何解決,對這三個大科學家而言,根本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