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急報頻傳。
吳用手下的暗探,接連傳回急報,冀州用兵在即!
河內徐達也傳回急報,從河內張邈軍的動向看,冀州極有可能將出兵河內!
太原蘇定方李秀成、上黨劉伯溫郭侃也傳回信報,冀州軍正在與幷州接壤的井陘縣、涉國等地集結操訓。
劉伯溫晝夜兼程趕回安邑。
劉芒召集劉伯溫、杜如晦、房玄齡、吳用等,緊急商議。
打?還是不打?
幷州糧草不足,難以支撐長期作戰。
若避而不戰,冀州軍一旦搶佔河內懷縣、州縣、平皋等地,河內西部難以固守。
一旦冀州軍佔據野王、軹縣,太行陘、箕關以及洛陽八關將失去屏障。則河內難安、洛陽難安,甚至河東和上黨,都將面臨巨大壓力。
防禦戰線拉長,消耗將進一步加大。
幷州資源供給不足,拖上一兩年,幷州不戰自垮!
必須要打!
如何打?
幷州地域廣闊,北西南三個方向,分別面臨來自北匈奴、西涼集團、袁術的壓力。兵力分散,無法集中。
糧草不足,最是致命。
一向樂觀自信的劉伯溫,也不禁蹙眉。“我們不打,彼亦要打。彼在井陘涉國集結,無非是牽制我軍。只要穩守,彼不敢冒進太原上黨。而河內形勢,與其被動,不如積極爭取主動。只是,後援補給如何保證?”
杜如晦建議道:“快速搶佔河內要地,與張邈速戰速決,避免與冀州軍大規模交戰。固守為主,減少軍需消耗為要。”
房玄齡是冀州人,對冀州及河內的情況,最為熟悉。“河內郡地域狹長,沁水將河內分割為東西兩部,乃天然遮蔽。野王已在我軍掌控。快速搶佔沁水以西的懷縣、州縣,以此三地為根據,以沁水為屏固守,可減少軍需消耗。”
劉芒點點頭。“然。呂布仍盤踞在滎陽。我軍對張邈用兵,呂布若插手,如何應對?”
房玄齡道:“呂奉先無謀,洛陽慘敗,呂奉先滯留在河之南岸。而未北渡與張邈合兵,說明其無長久立足河內打算。令王景略檀道濟,做出大軍壓境之勢,呂奉先必另尋逃遁之路,而無暇顧忌河內。”
劉房杜三人,不世出的大才。
他們的建議,劉芒深信不疑,當即下定用兵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