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信怎麼回事?這、這信怎麼來的?!”張揚手在顫抖,嘴唇氣得發青。
“太守,此信是從深夜潛入我宅中賊人處得來。”李助說著,將時遷的行囊呈上。
“賊人呢?”
“賊人狡猾,被他溜了。”
“唉……”張楊盯著李助,又看看信,仍是不肯相信。“公明,不會如此啊……”
“太守,時局混亂,人心叵測。太守忘記中都鬥將乎?”
李助提及此事,張楊心中疑雲再起。
再低頭看信。
信中內容很隱晦,但其中隱含著感謝收信人提供上黨佈防情報。還希望收信人更進一步,爭取勸說張楊,將西部陭氏、東路潞縣重兵調離。信中還提到“涅縣相會、長子之約、必不負兄、高爵厚祿”等詞。
信中,並未提到徐晃的名字。後面,也沒有署名,只是畫了一個很花哨的符號。但在信的最後,有“遙賀楊縣老家添丁進口”一句。
張楊倒吸口涼氣。
徐晃老家正是河東楊縣,前些日子,還聽他美滋滋說,老家侄兒喜得貴子,他二十幾歲,作了爺爺云云。
“這、這……”
事實很明顯,徐晃與太原劉芒竄通!
“太守請看!”
李助又遞上兩封書信。“此乃太原細作所送反間書信,某與杜將軍均收到同樣的信件。”
兩封書信,分別寫給李助和杜壆,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勸說收信人反水,助太原謀取上黨,並許以高官厚祿。
下面,都有劉芒的簽名。不難看出,信是刀筆吏代寫,劉芒親筆署名。
而那封密信的字跡,和李杜兩封信的字跡並不相同。卻和劉芒的親筆簽名極為相似。
“難道……果真……公明怎麼可能?”張楊還是不肯相信徐晃會背叛自己,“會不會是那無賴小兒反間之計?”
“太守,只需一招,便可驗證。”
“如何?”
“某聞聽。不僅杜將軍和屬下收得信件,而且,連董公仁也得類似書信。某料定,我上黨主要文武,必都收到此類信件。太守只需讓所有人上繳書信。若徐晃也有此類書信,則其可能清白。若其拿不出書信,則說明,那細作尚未來得及將劉芒的親筆信送交於他,便被某家丁發覺。如此,此親筆信,便是他通敵罪證!”
“如此,也好吧……”
張楊讓李杜二人稍候,調整下情緒,返回正堂。
見張楊反轉。徐晃亟不可待地請道:“太守,沾縣增兵,迫在眉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