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南侵,歷經千年,屢次驅逐,仍難以杜絕。
即使興起大軍,將大股胡人遠逐至極北之地,仍會有零星小部族南下放牧。
屢禁不絕的原因,就是生活習慣使然。
因此,劉芒制定的對胡政策,以招募安撫為主,以武力驅逐為輔。
這次突襲,大獲全勝。但想憑此一仗而禁絕胡人南下,絕無可能。
斛律光本身就是胡人中高車一族,對胡人南下放牧,感觸最深。
“打、趕無用,設法招募,安撫其心,才是解決之道。”
程咬金道:“主公來信,確是如此命令。可是,現在就找他們談判,行嗎?況且,胡人居無定所,找都找不到,咋談判?”
“老程,你老哥我就是胡人,自然知道在哪能找到他們。”
“好吧,老哥你帶多少人去?”
“兩名隨從。”
老程一聽就急了。“堅決不行!你是兩郡的統帥,怎能以身犯險?!要去我……”
老程說了一半,便止住了。
他想替斛律光去找胡人談判,可是,他不懂胡人生活習性,根本找不到人家。況且,即便找到,不同胡語,難道用手比劃打啞謎?
“不要爭了,必須我親自出面,方有勸服可能。”
“那……那你得多帶人馬!”
“不可。咱們是去談判,不是去搏命。兵馬帶多了,惹人猜疑,難以成事。我這次去,先找高車部族,若是能說服他們,則可逐漸影響其他部族效仿來投。”
“老哥,被咱們趕跑的胡人裡,有你們高車同族?”
斛律光指指地上車架,這幾輛車子,車輪較正常車子大出許多。且車輪輻條數也更密更多。這是高車族特有的車輪,而高車族也因此而得名。
高車部族雖小,但具有示範效應。如能成功,必然有更多生活在漢胡交界處的南匈奴部族效仿。臣服於大漢王朝。
南匈奴各部,不像北部匈奴那樣仇視漢人,生活方式也有漢化趨勢,甚至很多人都能說簡單的漢語。
若南匈奴臣服,大漢邊患減少。胡人也能擁有更廣闊的牧場,漢胡貿易將更加繁榮。
而更具戰略意義的一點。南匈奴可以在大漢和北匈奴之間,建立起一個緩衝帶,大大減少北匈奴對大漢邊境的威脅。
斛律光的想法,確是解決漢胡矛盾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