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杜如晦,奉師命迎請衛將軍。”
杜如晦!
唐太宗李世民的輔弼良臣,“房謀杜斷”之一的杜如晦!
房玄齡善謀劃,杜如晦善決斷,這兩人絕對是歷史上超級雙打組合!
不用看系統提示就知道,一定是召喚尉遲恭時,附帶而出!
劉芒大喜。那次召喚,魏文通伍雲召接連斷絕關聯,劉芒曾有些鬱悶。而今,尉遲恭歸心,杜如晦現身,劉芒之前的鬱悶一掃而空。
“天氣不錯,我們走著去見大師吧。”劉芒雖然知道杜如晦非比尋常,但還是想更多地瞭解他。
“如晦貴庚?”
“一十有八。”
“我二人同齡。”但看身材,感覺杜如晦要比劉芒小兩三歲。
“如晦慚愧。衛將軍已建功立業,如晦卻是虛度光陰。”
劉芒有意招攬杜如晦,留心觀察他。杜如晦言詞謙遜,但臉上並無絲毫慚愧。平靜如斯,不卑不亢之間,透著自信。
“地位高低,僅表明人生經歷、運氣的不同,如晦言語不俗,氣度不凡,日後必有大成就。”
“衛將軍謬讚了。”杜如晦自幼聰明,少年老成,對自己的將來充滿自信。但是,身居九卿高位的劉芒如此鼓勵,杜如晦還是不免興奮。
杜如晦只是少年布衣,劉芒竟不論尊卑,親切攀談,讓杜如晦驚訝的同時,也不由得心生敬意。
“冒昧問一句,如晦緣何取二名?”
“二名”就是兩個字的名字。王莽篡權後,曾頒佈了“去二名”的法律,規定世人改用一字名。只有犯罪之人,才使用二字名。
東漢雖不再執行這條法律,但人們已經習慣使用單名。特別是讀過書的人,極少使用二名。杜如晦師從鄭玄,學識不會差,劉芒才有此一問。
“單名也好。二名也罷,均是稱謂。衛將軍少年英才,必非墨守成規之人,如晦自改名字。只是應時應世,抒發心中所想而已。”
劉芒點頭讚許道:“是啊,品行、見識才是大丈夫立世之本,某些人以出身、姓名判斷他人,實在可笑。”言罷。輕聲吟道:“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兩人相視,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