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生於帝王之家,長於禁宮之內。
沒有養尊處優之樂,卻受盡傀儡皇帝之苦。
自從坐上皇位,劉協就沒展露過笑臉。即便是納第一個妃子——伏貴人的洞房之夜,劉協也是抱著伏貴人,無聲啜泣了半宿。
年紀幼小,且身心焦慮,渭水風浪雖然不大,但在船上顛簸了幾日,劉協也是被折騰得七葷八素。
“陛下,到下邽縣了,請陛下登岸。”
聽說能上岸了,劉協終於振作起來。
被人攙扶著下了船,劉協的腿都不會走路了。
“文卿,給朕找輛車子吧。”劉協無比可憐。
文天祥鼻子一酸,流下淚來。
“微臣背陛下前行,待上了大路,再給陛下尋找車輦。”
“文卿一路辛苦,朕心何忍?”
文天祥的身子骨也是頗弱,他背皇帝,誰能放心。有健壯廷衛脫去甲冑,背上劉協。
劉協的兩個嬪妃,伏、董兩位貴人,廷衛不能揹負,只能辛苦兩位嬪妃的哥哥,各自背上妹妹。
隨行朝臣,也多是老邁之軀,有人攙扶著,艱難前行。
吳用隨著天子一行走陸路,命燕青蔣平,駕小舟,快速趕往河東,向劉芒彙報,如有可能,派人渡黃河接應。
……
第一個目的地是重泉。
重泉離渭水河岸並不遠,但這一行人,或需要人背,或需要人扶,走幾步就要停下歇歇。一天的路程,怕是十天都走不到。
為保守秘密,文天祥等人本不準備事先通知沿途官府。
但,如果再這樣下去,難保帝妃及眾朝臣不累趴下。
無奈,只能派人先赴重泉。聯絡官府,安排車輦接駕。
……
露宿一夜,又走了半天,終於上了大路。
“放朕下來。朕試著走走吧。”
劉協真的後悔了,早知這樣,還不如繼續坐船呢。
唉……
劉協甚至想過,如果留在長安、留在未央宮,雖如困於囚籠。但起碼比這樣艱難跋涉舒服。
不僅是小皇帝劉協,隨行朝臣中,也有很多人快要堅持不住了。
如果不是怕揹負奸臣惡名,早就有人提議返回長安了。
“陛下,陛下!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