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羌反水!”
這是韓暹不願相信,卻不能不接受的事實。
鄧羌是韓暹麾下,乃至整個白波軍中頭號猛將,他一反,白波軍垮塌半壁!
鄧羌反了,韓暹楊奉辛辛苦苦構築的河東南部陣線門戶大開。
解縣、臼城、猗氏,甚至安邑都難以固守。
韓暹折損了大半隊伍,不敢奢望在猗氏安邑重整旗鼓,只能寄希望河北尚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正如韓暹所料,韓暹大張旗鼓進攻汾陰的同時,王猛已經從蒲坂出兵,誘開解縣城門,沒費吹灰之力,奪取了解縣、桑泉城。
韓暹繞過解縣,逃回猗氏。
收攏殘兵,包括留守猗氏的隊伍,僅剩不足五千人。
猗氏不能待了,必須馬上退回河北,才有重整旗鼓的機會。
若棄防猗氏,安邑後路斷絕,亦不可固守。
韓暹正準備派人去安邑,通知楊奉派來的援軍,卻猶豫了……
白波軍三大部頭領楊奉韓暹胡才,貌合神離。在接受朝廷招安的事情上,意見始終無法統一。
三部白波軍,實力相差無幾。
而今,鄧羌反水,汾陰慘敗,韓暹的隊伍減少近七成。僅存這點力量,不過與楊奉胡才手下渠帥實力相當。
若是通知安邑駐軍撤兵,楊奉的實力將毫髮無損。如此,韓暹以後在白波軍中,將徹底喪失話語權。
“河東之戰,楊奉的援軍馳援不力,必須讓他為此付出代價!”
韓暹內心裡,把失敗的責任推到楊奉身上,打定主意,仍派人趕往安邑,卻是通知楊奉的隊伍,加強進攻,快速奪取聞喜。
有楊奉的隊伍在東路充當炮灰。韓暹避免兩路守敵,率部悄悄退出猗氏,逃往老巢河北。
……
韓暹逃遁,幷州軍展開全面反攻。將攜汾陰大捷之勢,全面收復河東南部。
除留下小股部隊駐防汾陰外,其餘各部,全部出擊!
韓暹已成殘敵,幷州軍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安邑。
安邑。有楊奉派來協助韓暹的五千兵馬。既然來了,就不能讓他們回去!
徐世績率部,直取猗氏,切斷安邑白波軍西面退路。
傅友德部搶佔虞城,切斷安邑白波軍南退之路,同時力阻大陽楊奉支援安邑。
徐晃史進,率部東渡涑水,和聞喜檀道濟部,夾攻安邑。
單雄信王伯當林沖,率部疾奔蒲坂。蒲坂是河東西部最重要的據點。必須牢牢控制在手,才能沿黃河南下。
秦瓊率部,繼續南下,追擊韓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