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南陽郡,宛縣。
袁術的心情,怎一個爽字了得。
好訊息接二連三,惹得袁術都坐不住了。
袁術,汝南名門,四世三公袁氏家族的嫡子。繼承了袁氏一門的儒雅,自認為比祖輩更加務實。
生於豪門,一路順風順水,袁術是很多人羨慕的物件,他很享受被人仰視的感覺。只是,他並不能獨享這份榮耀,而和他爭奪觀眾眼球的,正是他的兄弟袁紹!
袁術佔據黃河以南,袁紹稱雄黃河以北。而袁紹,曾為討董盟軍的盟主,又佔據了富庶的冀州,其光彩,明顯壓制了兄弟袁術。
被人搶了風頭很不爽!
自己兄弟搶的也不行!
更何況,袁紹只是袁家庶子,這讓身為嫡子的袁術的臉往哪擱?
對袁氏兄弟而言,面子重於一切。
兩兄弟雖然沒直接兵戎相見,但暗中較力一直沒停。兩人拉攏各地諸侯為盟友,在黃河兩岸、中原大地,挑起一次又一次爭端。
北平公孫瓚,與袁紹大打出手,其背後就有袁術攛掇的功勞。
袁術能稱雄中原,自然不是酒囊飯袋。在暗搞小動作,給袁紹製造麻煩的同時,也在極力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
想要稱霸一方,人才、人口和軍隊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憑藉袁氏祖蔭,袁術手下聚集了以楊弘、紀靈為代表的一大批文謀武將。
另外,袁術手下還有一不世猛將——孫堅長子孫策孫伯符!
孫堅死後,袁術以長者身份,接納收留其家眷。當然,一起接納的,還有原來孫堅屬下計程車兵。
孫策,雖只有十七歲,卻有超乎其父孫堅的勇猛。幾次替袁術出戰,都是戰必勝攻必克,成為袁術攻城掠地的第一功臣。
孫策之勇猛。以至於袁術發出“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這樣的感慨。
袁術也只能想想而已,他很清楚。孫策是猛虎不是獵犬,早晚有一天。會離開自己,像他父親孫堅一樣,拉起自己的隊伍。
袁術沒有辦法阻止孫策,只能趁孫策羽翼尚未豐滿之時,利用他為自己多開闢一些疆土。
而孫策果然沒令袁術失望。
袁術以孫策為將。興兵豫州。先是控制了豫州潁川郡,又向東南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