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王猛一番分析,劉芒的思路清晰了。
從全域性角度看,當今皇帝劉協的安全重於一切。
只要皇帝還在,即便其仍被困於長安,也能保證相對的穩定。幷州需要時間來發展,河東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
劉芒立刻給吳用去信,囑咐其在長安的一切行動,務必以保證皇帝陛下安全為首。必要時,可主動與文天祥郭侃,甚至王允呂布等合作,表明幷州的態度。
長安之亂,不可避免。
劉芒力所不及,無法左右長安危局,只能寄希望,相對穩定的局面,能多持續一段時間。
可是,劉芒也很清楚,穩定,難啊!
就如同要在疾行的大車上,豎立一枚雞蛋,也許能成功,但雞蛋遲早會倒下,甚至跌得粉碎……
長安危局,河東亂局。
河東之關鍵,在於白波軍能否被瓦解,而關鍵中的關鍵在於鄧羌的抉擇。
劉芒給鄧羌寫了一份委任狀,交給王猛。
“以弱示人,以巧避剛;坐山觀虎,趁亂而圖。”是王猛籌劃的謀取河東的思路。
簡單說,就是要“雷聲大雨點小”,擺出一付想要控制鹽池,卻又不敢輕易動兵的姿態。
為此,劉芒在河東各地,大肆張貼告示,宣告河東已歸自己掌管,卻沒向汾水以南派出軍隊。
同時,任命寇準為河東太守、徐世績為河東將軍,單雄信為鹽池鹽監,告示諸地。
對這幾人的任命,是早就定下的。只因河東局勢不明,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才一直未對外宣佈。
如今,以這些任命為“雷聲”,向中條山和蒲坂發聲。
白波軍和蒲坂,在“五寨霸鹽池”時期,就佔有鹽池一席之地。不會輕易放棄既得利益。
而現在,白波軍得到袁術的明確支援,蒲坂得到董卓的任命,兩家都自認為是鹽池的合法控制者。都想借機獨霸鹽池。
劉芒還給白波軍和蒲坂去了信。
信中宣告,鹽池已經歸併州所有,姓劉了!劉芒在信中表示,從大局考慮,不想和兩家撕破面皮。希望能和平解決河東及鹽池問題,提議找合適的時間地點,大家坐下來,好好談談。
此舉目的,也是“以弱示人”,促使白波軍和蒲坂放下顧慮,儘快展開行動。
三家都覬覦鹽池,但也都有所顧忌。
談判,的確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白波軍楊奉韓暹和蒲坂侯選不是傻瓜,他們都清楚。即便要談判,也要搶先控制鹽池的全部或大部。
這樣,才能在談判桌上擁有足夠的籌碼。
而劉芒希望的,就是他們儘快有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