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芒歷數衛封衛培之罪,衛家家主只道是滅門之禍將至,已經絕望。
待聽到劉芒問起仇怨是解還是結,衛家家主趕緊表態:“逆子辱沒家門,衛氏一門絕不敢與劉太守和太原軍為敵,只求劉太守高抬貴手……”
有表態就好。
“好!冤家宜解不宜結。我也正有和解之意,並想從你衛氏一門中,選有才學的子弟,入府為官。”
“啊?”能保全一家人,衛家家主已是如臨大赦,聽說劉芒還要讓自家子弟為官,簡直不敢相信。
劉芒早已想好了。
“聽聞你衛氏旁支子弟衛圭頗有才學賢名,擬令其掌管襄垣,可好?”
衛家家主還有什麼可說,唯有叩首連連,不停稱謝。
“另外,你衛氏嫡子衛固也很有出息。我太原郡府,正值用人之際,準備將衛固派去晉陽府中為掾屬,可好?”
衛家家主跪伏不起,感激涕零……
……
提拔衛氏子弟,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妥協之策。
問計董昭時,董昭建議,效仿漢高祖劉邦對待雍齒的作法。以德報怨,以寬厚善待痛恨之人,化解仇怨,做出表率,以爭取上黨其它世家的支援,消除上黨百姓對太原軍的牴觸情緒。
劉芒對衛封衛培,正如高祖劉邦對雍齒之恨。
衛氏子弟,絕不是像劉芒所說,有出眾的才學,更沒有為人稱道的賢名。但只要不是奸佞之徒,提拔使用衛氏子弟,能發揮示範效應,有利於收攏上黨世家之心。
去年選拔人才,太原各地已經補充了不少才學之士。徵調衛氏嫡子衛固去晉陽,只是妥協之策。
那衛固做不了什麼大事,劉芒也不會給他安排什麼重要的職務。一個閒職,養著就是。只為安撫人心。
當然,如果衛氏敢起異心,衛固也可稱為制約衛家的人質。
拉攏或是收買人心,光靠給衛固安排閒職是不夠的。也要表現出誠意。
破格提拔,任命衛圭為襄垣縣令,便是出於此目的。當然,劉芒不會將襄垣軍權交給衛氏。
襄垣縣尉人選,劉芒早有安排。便是那個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