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被視為國之奸佞。
收下他的“禮”,容易被人誤解,以為劉芒抱了董卓的大腿。
而不收,又實在可惜。
佈局幷州,最重要的一步是掌控太原郡。進兵太原,最缺乏的,就是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而太原郡守這個身份,正是最合適的理由了。
這種事情,對於精於權謀的長孫無忌而言,小事一樁。
給朝廷上一“露布”,感謝陛下之恩。
臣民向皇帝和朝廷上報的文書,有很多種。如果所言之事,不涉及任何機密,不加緘封,稱為“露布”。
只需透過驛馬,將露布上報長安朝廷。既然是不緘封的公文,沿途各地驛站都會檢視,世人便可得知,劉芒感謝的是皇帝陛下的恩典,而非感恩於董卓。
“這個主意好!”劉芒在這種事上,小聰明多。“給驛卒些好處,不要直接去長安,兜個圈子,讓更多的地方看到露布,讓更多的人知道劉芒感謝的是浩蕩皇恩。”
同時,給幽州牧劉虞寫信,感謝其奏舉,把董卓的空頭人情,轉到劉虞頭上,便可將這個小麻煩化解。
范仲淹有些擔心,這樣做會不會惹惱董卓,進而發難。
長孫無忌卻不擔心。董卓要拉攏少主劉芒,就是因為他在幷州有難言之隱。董卓本就是賣的空頭人情,他一定擔心若因此發難,少主劉芒被逼急了,也許再次投靠劉虞,甚至投靠袁紹,那樣,他的算盤就落空了。
各種利弊分析清楚了,就這麼辦!
……
進駐太原,是佈局幷州的關鍵,必須謹慎對待。
重點是防範西河郡呂布的勢力,和上黨郡張楊,也要防止冀州袁紹從中作梗。
太原郡,將成為以後進軍中原的基地,收穫民心民意,是在太原以及幷州立足的關鍵。
因此,進駐太原,不能以攻城略地的方式,要儘量避免興兵,不能給飽受刀兵之苦的百姓再添災亂。
需要立刻派人趕去太原,瞭解當地的情況,必要時,串聯一些可以爭取的力量,為日後進駐太原打下基礎。
“巖願往。”李巖主動請纓。
李巖在幷州時間不短了,瞭解這裡的情況,確是合適人選。
劉芒讓李巖和紅娘子,帶幾個屬下,趕去太原郡治所晉陽,打探了解訊息。
光掌握太原方面的情報還不夠。西河、上黨以及太行山東面的冀州等地的情況,也必須及時瞭解。
李巖等人沒有那麼大的精力,劉芒想到另一個合適的人選。
喬中喬致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