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選材考試有條不紊,河東買鹽,進展也還順利。
雖然史進和林沖都答應幫忙,但運鹽石和運成鹽不同。量大得多,必須用騾馬馱運才行。
騾馬馱運,目標大,容易被發現。
雖然是給官府運鹽,但要避免引起上黨張楊和冀州袁紹的注意,必須做更多的準備才行。
吳用秦瓊和史進林沖以及王伯當仔細商議,進行了分工。
林沖負責組織鹽農,開採鹽石。開採鹽石雖然辛苦,但需要的人手少,幾個人即可。
史進負責運送。鹽梟仇家多,手上大多有人命。按鹽池的規矩,“人不過水”,史進這樣的鹽梟是不會輕易離開自己地盤的。
不過,這次販運的亮太大,吳用秦瓊等人不熟悉河東的規矩。所謂幫忙幫到底,史進答應,親自押運鹽石過涑水,在河東中北部的平陽城交貨。
沒交貨前,出了問題都算賣家的,史進為了朋友,承擔了巨大的風險。
王伯當不方便參與護送。幷州不是王伯當走貨的道,他參與的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但王伯當承諾幫忙籌集騾馬。
馱運鹽石,目標太大。要想減少馱運次數,只能增加騾馬數量。
吳用想把馱運次數控制在五次以內,年前兩次、年後三次。這樣,需要的騾馬數量就更多了。
“放心吧,有我。”王伯當話說得輕鬆,但誰清楚此事的難度。
王伯當等人幫忙,是義,是信,是朋友間的真情體現。
這種幫助,是無法用言語表達感謝的。而且,朋友之間,也無需感謝。大家只是遵循著江湖上的一個原則——朋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平陽是交貨地。
平陽再往北的路途,要吳用秦瓊來考慮了。
吳用等人離開鹽池,趕到平陽時,傅友德派來的信使正在平陽等候,帶來劉芒的密信。
劉芒要求吳用處理完河東的事情,立刻趕去長安。
去長安的任務,是設法進一步離間董卓和呂布,這不能對任何人透露,包括秦瓊。
劉芒還在信中囑咐,在適當時機,設法招募王伯當等人。
河東買鹽雖然算順利,但現在說服王伯當等人,太過急躁。吳用準備先趕去長安,待時機合適時,再做打算。
吳用和秦瓊商量,自己趕去長安,平陽這邊的事情,交由秦瓊處理。
馱運及聯絡,吳用已經有所考慮,再加上王伯當等人鼎立相助,運鹽一事應該不會有太多麻煩。
吳用剛剛離開平陽,燕青便趕到這裡,又帶來了劉芒的信。
劉芒這封信是要求時遷設法瞭解王屋山的情況,並讓燕青留在平陽,幫助秦瓊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