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飛去北京開會,早上先更一章。如無意外,晚上還是21:00更新。出門在外,一定會更新,只是時間不好保證,見諒。還有還有,推薦票趕緊交出來呀!)
長孫無忌返回薊縣不久,再次傳回訊息。
州牧劉虞對劉芒在上谷大張旗鼓招兵買馬一事,雖流露出不滿,一些幕僚也進言提防劉芒成為第二個公孫瓚,但是,劉虞始終態度曖昧。
畢竟,劉芒是劉虞親自提攜的,在上谷任上,也有頗多功績。同時,劉芒的存在,使得右北平公孫瓚收斂了許多。
如何處置劉芒,劉虞頗傷腦筋。貶遣劉芒,劉虞既不忍也有些不敢。畢竟劉芒手下有近兩千精兵。
劉虞不忍心處置自己,劉芒既感激,又無奈。
可是,總不能自己申請從富庶之地調往貧窮的代郡啊。這樣於情理不合,反到引人猜疑。
只能幫劉虞下決心。
范仲淹編排了幾首童謠。
童謠大意都是歌頌劉虞劉芒的功績,教給街上孩童頌唱,很快就會傳到薊縣劉虞那裡。
孩童和普通百姓體會不到童謠中的寓意,但州府有很多閒得蛋疼的文人,他們很容易發現,童謠實際暗諷劉虞虛有仁厚,卻無能力,而讚頌劉芒寬仁且英武,興農利市,保境安民。
范仲淹當然不會忘記在童謠最後,加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來頌揚劉郡尉。
有此助推,當促使劉虞下定決心。
吳用和長孫無忌還捎來一些訊息,其中最重要的訊息是,討伐董卓的盟軍,已經正式解散了,各路諸侯紛紛迴歸自己的領地。
劉芒比較關心的是曹操和袁氏兄弟。
曹操已退兵至兗州西部的陳留郡。
袁術收兵,迴歸荊州北部的南陽。
袁紹迴歸冀州渤海郡,同時,袁紹聯合冀州青州諸侯,以董卓新立幼帝劉協不合禮法為由,欲立幽州劉虞為帝!
這個訊息有些意外。
袁紹此舉,既愚蠢,又暴露了其野心。
另立皇帝,相當於分裂大漢,是要揹負千古罵名的。
而袁紹想另立朝廷,無非是想把持朝政,大權獨攬。劉虞寬仁軟弱,立其為帝,架空為傀儡,袁紹便可一手遮天。雖然不能遮住整個蒼天,但起碼能掌控大漢疆域東北部一帶。
長孫無忌在密信中建議,上谷應該謹慎應對此事。
劉虞最在意的是名聲,他絕不會接受袁紹等人立其為帝的建議。
支援劉虞為帝,是為分裂大漢。而反對袁紹等人的提議,又會得罪各路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