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義從,乃奮武將軍薊侯公孫瓚屬下禁衛輕騎。
公孫瓚駐紮右北平,對烏桓、鮮卑等外族,以強硬著稱。
常年對胡作戰,公孫瓚認識到精銳騎兵的重要,四處招攬能騎善射之士。
因其有抗胡之名,許多漢族騎射勇士慕名而投。公孫瓚以這群義士為基礎,組建了一支騎射隊伍。
這支隊伍,全部騎乘白馬,又皆義士,因此得名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是公孫瓚手下最精銳也是最信任的輕騎隊伍,共三千有餘。
白馬義從三千主力,正隨公孫瓚討伐董卓,這裡追擊滿桂馬隊的,乃是留守在右北平的白馬義從餘部。而帶隊者,乃公孫瓚手下第一猛將——嚴綱。
嚴綱奉公孫瓚之命,留守右北平,以防烏桓鮮卑。接收軍馬這種小事,本來隨便派個曹緣即可,劉芒的介入,才引得大將嚴綱親自出馬。
公孫瓚雖只是北平太守,但其心卻不小。
公孫瓚久在幽州抵禦外族,以前,大半個幽州,在其控制之下。
他對外族的策略很簡單,不服猛打,服了輕打。
如此,雖然為其博得一些威名,卻難以真正令鮮卑烏桓等外族臣服,邊患始終不斷。
無奈,朝廷將劉虞調來幽州。
劉虞有仁厚之名,行的又是懷柔之策,深受外族尊重。
劉虞名聲日起,公孫瓚的地位漸漸下降了,最後只被委以北平太守,統管狹小之地。
公孫瓚地盤雖小,手下兵馬卻強,因此,雖然名義上是劉虞的下屬,卻根本不將劉虞放在眼裡。
公孫瓚時刻覬覦幽州之地,在劉虞的治所薊縣,也安排了不少眼線,甚至劉虞的幕僚中,也有人被收買。
劉芒惦記這批軍馬一事,公孫瓚雖遠在酸棗,卻早已得到訊息,公孫瓚也很重視。
公孫瓚當然不是重視劉芒。區區無名之輩,怎麼入白馬將軍之眼。
公孫瓚在乎的,是那幾十匹軍馬。
雖然營中有軍馬數千,但公孫瓚有一個遠大的理想,那就是組建一支萬人萬騎的白馬義從!
一萬能騎善射義士,全部白袍白甲白馬,何等拉風啊!
公孫瓚甚至希望能挑選一萬匹個頭一般高,腦袋一般大的純色白馬!如果是一胎生出的萬匹白馬,那就更完美了!
(鬧哥在此和你們打賭,公孫瓚要尼瑪不是處-女座,鬧哥就把白馬將軍的人頭輸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