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弗斯:“美利堅的土地面積實在是太大,而且各個學校、企業已經形成了固有的發展模式。一下子很難改變,強行把他們放到一起根本達不到1+1大於2的效果,甚至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黑雲小鎮的面積不大,我們可以在全美規劃幾個地方進行試點。集中一些企業和高校來發揮能量,只要是有10%的高校和企業參與進來黑雲集團就決不是對手。”
聽到這裡很多人感覺有些道理,這樣就不用擔心技術和人才流失。而且可以靠近本部建立科技小鎮,不至於勞民傷財。
奧蘭普也知道這樣做有很多好處,可是弊端也非常明顯。那就是會導致地域分化加劇,部分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會更少。
每個高校和企業的研發方向不同,原本他們之間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補。可現在圍繞幾個地方打造科技小鎮,以後想要在讓他們合作會更加困難。到時候讓誰主導,能不能服眾,這些都是麻煩事。
可是他也必須認同這種做法,要不然得罪的人會更多。
最後決定在全美多個地方建立科技小鎮,這也可能是美國的豪橫所在。國內知名高校和跨國企業真是多,力量分散點根本無所謂。
全美地區會建立四個科技小鎮,首先是矽谷科技小鎮,主導者為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以及蘋果、因特爾等知名企業。可以說從牌面上看這是美國乃至世界最有好的科技小鎮,並且沒有之一。
其次是紐約波士頓城市群科技小鎮,主要由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已經IBM、通用公司為主導。這個組合在技術上沒有問題,可是缺乏統一性,各大高校和企業之間距離還是有點遠,能發揮出什麼效果還真不好說。
摩托羅拉聯合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在芝加哥近郊建立了芝加哥科技小鎮。不過這個最多是掛著科技小鎮的名頭,實際上就是摩托羅拉的一個實驗室而已,本身沒有太大價值和意義。
波音也在西雅圖搞了一個類似的科技小鎮,更像是波音的工廠而已。根本沒有存在必要,只是波音不想讓人們說他不作為而已。
最有希望的還是矽谷科技小鎮,只要是經營的好絕對沒有問題。不過這也把美國其他企業和高校過來矽谷的路給封死,畢竟自己身邊就有科技小鎮,去矽谷會被周圍人唾棄。
直到幾十年之後,美國人才發現他們當初就不應該召開這次會議。如果沒有這次會議很多企業和高校都會在矽谷設立科研機構,研發力量不至於如此分散。
正是有了此次會議,外部的企業和高校已經不同矽谷交流。在加上很多專案被黑雲集團提前卡位,矽谷的發展比起後世相差甚遠。
當包子軒聽到美國人居然一下子建立了四個科技小鎮,高興的差點沒有跳起來。美國人這樣玩是給黑雲發展留時間,看來要抓住這次機遇,美國人犯一個錯誤可不容易。
包首富知道要是把力量全部放到矽谷,以黑雲集團的實力根本沒有勝算。即使作為穿越者也不可能獲得勝利,因為他要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面對無數的天才工程師,最主要這些工程師身後擁有無限資源,現在如此分散就沒有必要那麼擔心。
只要是一心打造黑雲小鎮,在加上自己的眼光。黑雲集團一定能夠在科技上碾壓任何企業,現在就是要好好修煉內功。等時機成熟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