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錚錚大宋txt下載> 第八十九章:汴京來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九章:汴京來人 (3 / 4)

而趙暘則告別石布桐來到書房,從懷中取出沈遘的書信。

開啟書信,趙暘先看尾頁日期,見上頭寫著四月二十四,他也大致可以猜到信中內容。

果不其然,沈遘首先在信中提及的便是他技術司的新衙,稱新衙主體已基本建成,剩下的就是一些屋棟的雕刻裝飾,以及呂大防負責的供技術司官員家屬居住的屋宅,預計九月份能徹底竣工。

第二件事便提的是水泥,稱石工案儘管還未弄清楚最佳配比,仍需再做探究,但投入使用已經不成問題,由沈遘親自檢驗,帶人在城外修了一段長十丈、高二丈、寬丈餘的城牆,於牆上、牆側、半埋於牆根分別用五十斤火藥的震天雷去炸,效果出奇地好,牆體破而不塌,甚至沈遘還草繪了一副經震天雷連番轟炸後的牆體圖。

當然沈遘也提及,兩輪測試後牆體也隨之破爛不堪,不過他認為問題在於磚塊。

這一點與趙暘不謀而合,畢竟宋時的磚塊兩極分化嚴重,用於宮內的磚石美觀且又堅固,但成本也極高,而流通於市面的磚塊,灰不溜秋極為難看,且又沉又脆,更極易受到風化,露天放置一兩年,估計連幾歲小兒都能用拳頭將其劈碎。

待寫完正事,沈遘亦在信中寫了幾樁閒事,比如說與他們同為今年進士的王安仁,即王安石同父義母的兄長,三月上旬才剛當上負責監督江寧府鹽院的轉運使,月底居然就過世了,令他們一眾同年不禁錯愕。

或有知情者稱,王安仁本身就已患有絕症,自知時日無多,便趁著最後時間考取功名。

具體的沈遘也不知,最後與錢公輔、呂大防、黃氏兄弟等人湊了五十貫,託人交予王家,聊表同年心意。

其次,沈遘又在信中提及朝中似在精進吏治,這一現象似乎是從杜衍出任侍御史後開始,御史中丞張觀、郭勸也極力贊成,似乎太學生也有參與。

之後幾頁,是沈遘寫給範純仁與文同的,於是趙暘便請來二人,將那幾頁信交給他們,隨即走出書房,帶著王中正等人立即和水泥,測試水泥的效用。

至於用在何處,這座建造多年的官舍到處都是需要修補的地方,趙暘只需待水泥幹了之後看看堅固程度,便大致能夠判斷是否能投入使用。

當然,鑑於在外跑了半個月,趙暘在檢驗時也沒用太多的水泥,僅取了半臉盆,又叫人去外頭弄了些細沙,加水攪拌後,用院內當初建牆時餘下的磚頭砌了一小堵牆體。大約半人高、一人寬、一寸寬。

再等第二天早上再去看時,砌於牆體的水泥早已經發硬了,用手按了按,頗為堅固。

“砸。”

隨著趙暘一聲令下,孫昌、魏燾掄起找來的木錘一通亂砸,便將牆體砸倒。

“再砸。”趙暘命令道。

於是孫昌、魏燾又是一番辛苦,將倒下的牆體砸成十幾塊。

此時趙暘蹲下身仔細觀察斷處,見斷口處多為磚石本身而非水泥粘合處,遂滿意地點點頭。

事實上,沈遘已在信中提及,稱水泥投入使用已不成問題,但趙暘還是希望親自確認。

畢竟這些水泥是要用來造城的,造一座小城成本可能就是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貫,萬一錯了差錯,簡直不敢想象。

滿意之餘,趙暘回到書房,提筆給沈遘寫回信。

主要是兩樁事,其一,讓沈遘立刻與三司溝通,或者直接上奏官家,請三司儘快籌建新司用於製造水泥,儘快將成品運至陝西。

其二,讓沈遘在石工案中找幾個精於燒製磚石的工匠,派至陝西,助陝西四路就近興建磚石工坊,畢竟水泥可以從汴京運至陝西,但若磚石也靠運輸,那成本太大。

至於閒話,那自然是勸沈遘莫要參合朝中爭鬥,最好少跟那些“眼神清澈”的太學生來往,歷來廟堂鬥法,太學生幾乎都是遭算計利用的受害方,但偏偏還是有許多人一頭栽進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