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意識地低頭去看演播室長桌上的稿紙,旋即忍不住想要笑,忍了忍,還是沒忍住,笑出了聲,繼續努力憋著,趕緊斷了直播。
與此同時,張嘆和李青等人正在和國外電影公司商談《我們的夏天》和《電鋸驚魂》的海外版權事宜。
最終,兩部電影都談定了海外版權的事宜。
其中,《我們的夏天》在日韓採取了固定+分賬模式,公司還是之前購買了《當幸福來敲門》的電影公司,分賬比例是淨票房的15%,固定部分是1000萬人民幣。
此外,在東南亞零零散散的加在一起,版權收入也超過了1000萬。
再加上歐洲版權和北美版權,也有2800萬。
算在一起,《我們的夏天》在海外收入已經超過了6000萬人民幣。
而這部影片的成本沒有超過500萬,演員們大部分是友情客串,花費的最大頭是劇組人員的食宿。
剩下的全是利潤。
這還是在國內與日韓沒有上映的前提,這三大塊才是收入的最大來源。
另一部《電鋸驚魂》是更大的驚喜。
在商業價值上,《電鋸驚魂》無疑比《我們的夏天》高一個檔次。
北美和日韓同樣是採取了固定+分賬的模式,分賬比例都是25%,固定費用有所不同,北美是2000萬元,日韓是1500萬元。
歐洲的固定費用是1800萬元,以及25%的分賬比例。
東南亞依然是零零散散的買斷收入,湊一起有個可觀的2000萬元。
《電鋸驚魂》的已實現收入是8000萬元,同樣還有國內以及北美、日韓的上映分成收入。
這兩部電影都是大賺,在聲譽和商業價值上無可匹敵。
尤其是《電鋸驚魂》,所有人都看出來了,只要上映後反應不錯,那就是一個大Ip專案,價值驚人。
“張,這幾部電影我們會好好運作,前期會做宣傳,到時候上映時,邀請你前來參加。”傑弗裡興奮地說道。他這行的目的也達到了,拿下了小紅馬影視好幾部電影。
“如果有時間,我一定會參加的。”張嘆和對方握了握手,如果這次合作順利,以後可以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張嘆這一趟的任務圓滿完成,他分別給《電鋸驚魂》的導演鄧潔以及郭金輝等人包了一個大紅包。
郭金輝只能算是配角,但是如果以後拍續集,他會一直留在影片裡,所以享受了和主角們一樣的待遇,這讓他十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