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兵之山的山巔附近也有大量的結晶之地,在那些結晶之地內的秘藏之珠比半山腰下面的還要多,捧山真人,張安國,還有齊老怪三個人就在山巔附近尋找著可能含有納珠和空間裝備的秘藏之珠。
作為白銀秘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就是打破了大小,虛實這些常規裝備的物理和空間極限,已經讓常人難以理解其存在原理的裝備。
白銀秘藏的武器可以由虛化實,直接從元素界中抽取元素組合凝聚出實體,在普通人的眼中,這已經是神話。
而納珠和空間裝備,則可以由實化虛,在一個特定大小的裝備內,開闢出巨大的容量和空間。
如果說作為騎士在可以感應到元素界的存在的情況下還能理解白銀秘藏的武器由虛化實的原理,那麼對於納珠和空間裝備這樣的東西來說,其存在的原理,那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理解的了。
是小型的蟲洞嗎?是摺疊的空間嗎?是將物質的量子存在方式進行特定方式的壓縮和還原的手段嗎?
沒有人知道!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猜測。
科學家或許會對這個感興趣,但對這個時代的騎士來說,能把東西抓在手上,才是最實際的,其他的都是屁。
納珠之類的空間裝備雖然是白銀秘藏,但卻要比普通的白銀秘藏高階不少,而且和普通的白銀秘藏不同。藏在秘藏之珠內的納珠,沒有任何的秘藏真體會顯露出來。
哪怕是大地騎士,在這個時候想要獲得納珠。百分之八十,也只能靠運氣。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靠的則是騎士們長時間學習和積累起來的有關於有可能藏有納珠的秘藏之珠的外表特徵的判斷。
就像生活在海上的經驗豐富的漁民和撈珠人可以從自己打撈起來的海貝的外表判斷出其中是否有珍珠一樣,在騎士之中,經過大災變之後這麼八九百年的傳承和實踐,在經過無數人的研究和總結之後,也發展出了一套判斷秘藏之珠是否有價值的學問。
這套學問。叫《秘藏學》。
《秘藏學》是秘傳中的秘傳,也是顯學中的顯學。這是一套發源於太夏,引領著整個人族騎士風向和潮流的學問。
在太夏,一個騎士想要裝b,想要顯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格調。只要能顯露出自己在《秘藏學》上的修為,馬上就能在騎士之中引來一片羨慕的眼光。
騎士,特別是男性騎士,不一定每個人都長得帥,在太夏,如果一個大地騎士長得醜,你可以說他長得醜,他不一定會生氣,但如果你說他不懂《秘藏學》。那就差不多等於在罵他文盲和沒文化,這就等於在罵有錢人是沒有內涵的暴發戶,十個騎士有九個騎士要生氣。而且後果很嚴重。
張鐵不知道太夏的騎士之中還有《秘藏學》這樣的學問,因為以前的威夷次大陸,在太夏來說都是不毛之地,懷遠堂的長老騎士們沒有人能在《秘藏學》上顯擺的,而在來到太夏之後,還沒有幾天。張鐵就成了通緝犯,張鐵自己。和太夏的騎士,特別是大地等級以上的騎士交流得太少,所以張鐵壓根就不知道在太夏的騎士之中,特別是高等級的騎士之中,還有《秘藏學》這樣一門風靡整個騎士世界的學問。
而與張鐵不同,捧山真人,天祿堂的太上長老,甚至是齊老怪都是知道秘藏學而且各自下過一番苦工研究過的。
對《秘藏學》,三個人都自己覺得自己自有所得,還各自有一點小矜持。
……
秘藏之珠來源於元素界四系元素的凝結,有著特殊的屬性,那就是施加在它身上的攻擊和力量越大,它的抗性和堅硬程度也就越強,這很像大災變之前人類用科技手段發明出來的一些會根據應力改變自己物理性質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