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緊貼著江夏郡,但這可不意味著這兩者之間交流很方便,整個大別山山體將廬江郡和江夏郡一分為二,陸地可走的交通相當狹小,而且一側靠山,一側靠湖,不利於大軍行進,乃是兵家常說的死地。
後世爆發的東吳立國之戰——石亭之戰,就是在這個狹長通道之中。
因此,廬江和江夏之間,最高效的交通方式就是長江水道。
歷史上,東吳佔據了大別山的南部,而曹魏佔據了大別山的北部,將廬江郡南北一分為二,分別掌控,到死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就是因為這個關係。
對於劉表來說,卻是截然不同了,如果他能把廬江郡拿到手裡,長江中游通往下游的水陸通道等於同時落入了荊州的手中,而且還極大的增強了荊州對揚州、徐州、豫州的影響力。
如此一來,劉表的軟實力和影響力立刻就能登上一個臺階,若是能將這份軟實力轉化為基本盤,甚至足以和袁紹分庭抗禮。
至於豫章,雖然地域遼闊,產出豐饒,人口眾多,但不論是以地理位置,還是開發程度,都遠不如廬江郡重要。
不過劉表倒是很想要舉薦自己的心腹故吏諸葛玄接任豫章太守,雖然他此時還尚未歸來,但已修書告知歸期。
只可惜,蒯越的回答相當的無情,只是冷冷的吐出四個字:“絕無可能。”
可劉表依舊不死心,繼續問道:“那若是我以兵馬先佔江北,劉正禮能如何反應?”
蒯越這次沒有急著回答,而是陷入沉思之後。
他這次沉思持續很久,劉表卻沒有半點不耐煩,只是安靜的等在一旁。
終於,蒯越重新抬起頭,慎重道:“劉正禮怕是多半會就此忍氣吞聲。”
劉表頓時大喜,他對蒯越的判斷還是很是信任的。
“既如此,可行也。”
劉表面帶喜色,躍躍欲試。
荊州能不能拿到廬江、九江這江北之地,是對揚州有沒有領導權的關鍵。
江北之地如果在劉表手裡,那劉繇只能在俯首稱臣和魚死網破裡二選一。
既然蒯越覺得劉繇會讓步,那無疑就是劉表最希望得到的結果了。
“明公打算何時出兵?”
蒯越抬頭看見劉表臉上的喜色,心裡有些不悅,故意毛遂自薦道:“若明公不棄,越願為明公效力,攻打廬江。”
劉表頓時被噎住,他自然是不想讓蒯越去的。
因為他知道蒯越一去,雖然成功的可能大大增加,但也意味著蒯越能有更多的戰功,對軍隊的影響力也將更大。
“不可,州事繁重,我須臾離不開異度,更遑論這一去就要數月。”
劉表裝作看不懂蒯越的意思,否決道:“還是讓德珪去吧。”
相比起蒯越,蔡瑁的野心不大,而且也更好說話一些。更重要的是蔡瑁是自己的小舅子,總要比外人更忠心一些。
蒯越早有所料,可心裡還是微微有一些許的失望,不過他也能理解劉表,畢竟該給蒯家的東西,劉表也沒有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