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有這樣的傳聞?”李世民從來聽說過,聞月閣也沒有類似的彙報。
不過陰妃說的韋氏李世民知道是誰,是韋妃的堂姐。
李佑結了一門親,要娶的就是長安韋氏,所以陰妃與韋家來往親密在情理之中。
只是這個古怪的傳聞,讓李世民很意外。
但就算是這樣,也不至於去天工院讀書,這其中肯定有別的原因。
陰妃並沒有立即回答傳聞如何産生,而又如何以飛快的速度席捲整個長安的高等貴族圈,而是說了另一件事情。
“聖人可能有所不知,長孫國舅的長子,放棄了大學、國子院,換到了兩院並修的一個名額,首修律法、次修會計,輔修縱橫術、天文。而律法之中他選了大唐律、律中商律、律中人文律。”
陰妃說的很慢,李世民卻越聽越是吃驚。
這件事情他竟然不知道。
或許是自己太忙,忙的沒時間關注這些事情。
李世民因為陰妃的話而陷入了沉思,他現在都搞不清大唐的律法體繫有多複雜。其中有大唐律作為根本,然後還有各種輔助的律法與規矩。
商販、工坊、等人的糾紛也有詳細的一套規矩去約束。
而柳木的那個股市,似乎也有人正在編寫相應的律條,李世民只記得,股市似乎準備放開交易,就因為相關的律條沒有正式被刑部與尚書省審核過關,所以一直拖著。
看李世民在沉思,陰妃又暴出了一件驚天的訊息。
“聖人,您可知道,恪此時在何處?”
李世民眼睛都瞪圓了,差一點跳了起來,一種不好的感覺從心底升起,立即問道:“他在何處?”
“楊妃許了他去洛陽求學數月,在洛陽碼頭驗證其所學。而事實上,佑告訴我恪決定秘密前往西受降城,他自認可以作一任優秀的押糧官,可以為大軍的糧食節省……
陰妃還沒有說完李世民一巴掌就拍在桌子:“胡鬧,胡鬧。來……”李世民正準備喊人,卻聽陰妃高聲說道:“聖人請聽臣妾再一言。”
“你講,若是無理僅憑你欺瞞之罪,降你為嬪。”
陰妃卻很是淡然:“妃如何,嬪如何。作孃的只願自己的兒子成材,李藥師之子當初隨一些讓貴人看不起的鐵匠去學打鐵,不知有多少人嘲笑?三年不歸家、三年沉寂、三年不鳴。鳴則一鳴驚人,時至今日長安城還有誰說,李府出了一個鐵匠?”
李世民默默的點了點頭。
當年李德謇三年不歸家,也確實是受了些不好聽的話。
但此事李藥師支援了,其母張初塵也支援了,確實是一鳴驚天下。
“程將軍的夫人有一個侄子,雖說是遠房但也是清河崔氏子弟,卻作了廚子。聖人可記得那道鳳戲遊龍?那一道七寶玲瓏、那一道翠竹報春。長安城他已經是第二名廚,可惜這第一他無法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