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後,柳木又補充了一句:“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規矩依然還要商量的。”
眾人紛紛點頭,這事估計能爭論很久,同樣是免人丁,那麼就是人丁按戶收入算,事實上還是田畝稅的一個變種。
好事,但規矩難定。
“這第三種,商稅要改,怎麼改依然是要議的,但商稅之外最最重要,也是最難定的,就是出海,船貿。”
大半的人都聽懂了,柳木的想法絕對有可能真正被大唐朝堂採用。柳木等同於廢除秦以來國庫收入的最主要一個稅種算賦,就是人丁稅。
大漢朝將這個稅種定下的詳盡的規矩。
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無論男女每人年一百二十錢。事實上大唐也沿用了這個規矩,只是更加的嚴格。其中商婢之子倍算,也就商人與奴婢的私生子,加倍收。通婢,三算。也是沒有妾契約的情況下,私生子三倍。
然後還有,男子不娶五倍稅率等等……
甚至於前隋還有對未成年人也收人丁稅的例子,只是減少了些。
說的簡單點就是,尋常窮人家裡那敢生孩子,就那幾畝薄田光交人丁稅就窮死了。
柳木看到這些老狐貍人點頭,知道他們明白自己了意思了,當下繼續說道:“而後醫術、匠藝的保障。長安已經開始執行婦嬰規,夭折率比起前隋差不多減少了七倍。而匠藝,我相信鐵牛可以創造奇跡。”
“贊!”
柳木這一條說的沒有一個人能挑出毛病來。
出生率增加、夭折率大幅度降低,醫聖館眼下有十三位女道潛心研究婦嬰保障相關的醫術,國庫更是不遺餘力的拿出大量資金以支援。
而鐵牛,真正能夠用於耕種的時候,再加上長安北四縣、幷州屯田的肥丹。
田地産量必會大增,而照顧同樣數量的田地的人數會猛減。
“那接下,就是增加人口基數。突厥、室韋、契丹等,已經在慢慢的融入大唐。燕州各族通婚的案例已經過萬例,這些都是大唐的人口。”
這時,突然有人笑道:“倭人不算,他們那個頭……”
眾人大笑。
“戲言、戲言。”崔源趕緊制止了這個無聊的話題,示意回歸正題。
柳木也跟著笑了會,然後說道:“這最後一條有點難,但卻有用。就是增加人口流動性,背井離鄉固然不好,但換個地方有更好的生活,誰說不能呢。”
“相必各位已經知道,更高一級的火龍我相信十年內肯定會出現。那麼從長安到洛陽一天時間就可到,那麼會不會有人去長安作工,而後年節之時回鄉過年呢?”
“這個……”
柳木此時的話還不能讓這些人理解,因為他們根本想像不出來後世的現代,過年前的火車站有多少人。
崔源也站了起來:“木,就算沒有最後一條,前數條已經足見其賢才,大勢所趨。也不讓你猜了,聖人承諾只要我們以及三十六名門聯名上書,請求推行攤丁入畝,那麼未來的官有大工坊以及你所看重的重大投資,都會有不低於兩成,最高三成半,允許各家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