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等將會去那裡?”有位縣令問道。
“吏部聽調。”
十五個縣令,十六份調令。
華州府尹這時問道:“柳駙馬,最後一份莫非是給我的。”
“答對,不過您的事情還有些小變故,一會我與您細談。”
柳木說完,四個人從屋外入內。
這四人可以說長安關中的縣令沒不認識的,他們是柳木管轄四縣的三位縣令一位縣丞。縣丞是華原縣縣丞,別看是縣丞卻是正六品下。
大唐最高階別的縣令從六品上,上上縣縣令,比如長安縣。
另三位,清一色的從六品上縣令。
華原縣縣令拿是中州府尹級別的李弼,號稱大唐第一縣令。
“我等告退。”十五位縣令縱然內心有一萬個不滿,此時也不好說什麼,吏部的調令已經擺在這裡,他們須在七日內前往吏部報道,聽調。
“那麼,我開始講一講新合併的四縣之地。”柳木的大黑板與地圖拉了出來。
縣令調走了,縣丞、吏員等依然還在。
至於四縣怎麼合併都不需要柳木去操心,吏部已經作出了安排。
比昨天給謝星兒講的那些更加的詳細的,柳木要趁著這次天災,田地受災,大部分顆粒無收的時候重整田地,重新規劃水渠、道路、村莊。
人員有的是,受災縣的壯勞力這會還餓著呢,只要給糧食就會有無數人前來作工。
詳細的講完規劃之後,柳木將接下來的細節工作將給了新任的四位縣令。
這四位,清一色的名門子弟,學識、才幹、能力皆出眾。否則也不可能打柳木管轄的四縣打造的那麼好,靠的就是真本事。
裴、崔、韋、杜。四位縣令,同時也代表名門對柳木的認可與支援。
四位縣令開始負責具體的細節性會議,柳木請了華州府尹去了旁邊小廳。
“柳府尹,您是我堂叔。”
“柳駙馬不是來認親的,絕對不是。”柳府尹笑著一拱手。
按柳氏大族的族譜排,兩位確實是沒出五福的叔侄。
柳木繼續說道:“那我就簡單點說,長孫國舅向我推薦了您,說您曾經隨軍出征過,作為行軍司馬,身上見過傷。”
“是。”
“長孫國舅還說,您挺狠的。”
“這如何說?”柳府尹笑著搖了搖頭。
“打劉武周的時候,有亂民縣城空虛要搶糧,您手持利刃砍死了煽動作亂的人,一人擋在糧倉前堅持到了援兵至。”
柳府尹大笑:“這誇大其詞,是我砍了匪首,但身上也被砍了一刀。然後就暈倒在地,這時援兵已經到了。說不是大功,只是盡責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