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木的計劃是,讓少數人加一些奴隸來完成這裡的耕種,體現眼下大唐人力不足的最大化,如果可行,那麼洛陽等大平原農田區就有更大的糧食收獲。
沒有足夠的糧食,就不可能迎來大唐的第一次人口爆發。
此時,三原縣。
抱琴正帶著蕭靈兒在柳木的樣品庫。
柳木有三個樣品庫,分別是位於清河訓練營的軍械樣品庫,那裡尋常的人根本不可能靠近,抱琴也不會帶蕭靈兒去那個。
還有一個樣品庫在華原縣一處山裡,那裡除了相關的工匠、守衛人員之外,全大唐知道的不足十人,而進去過的只有五個人。
除了工匠與護衛之外,這五個人分別是大唐太上皇李淵、大唐皇帝李世民、柳木、抱琴,以及大唐唯一的一個正五品級縣令李弼。
其餘的人,就連秦瓊與獨孤蘭若都僅僅是知道,都沒有進去過。
那裡,對於柳木來說是承載未來的地方。
眼下這個三原小莊的樣品庫,就是柳木用來掙錢的物品。有已經量産的,也有正在除錯機械嘗試量産的,還有僅僅屬於試驗室級別,距離量産還有很大距離的東西。
比如煤油燈。
蕭靈兒早就看的眼花了,在她眼任何一種放在江南都能獲得海量巨利。
“這就是傳說中的保溫瓶?”
“傳說!?”抱琴笑了。
蕭靈兒卻沒笑:“這一隻保溫瓶在杭州已經賣到了十五貫錢。每一隻都單獨用香木雕出一個完整的新外殼,可有錢也難到。”
抱琴聳了聳肩膀,她知道這是因為運輸不便,這東西運輸太難了,無論是在船上,還是在馬車上,一個不小心就碎掉。
不過這個問題應該很快就能解決,新式的專運易碎品的貨箱經過了數次改良之後,至少可以保證玻璃製品運到江南損失不超過兩成。
“啊,這是傳說中的快速鞋底機?”蕭靈兒又驚呼了。
抱琴很無奈,怎麼又是傳說。
“跟我來,我帶你看一樣真正值得你尖叫的東西,此物按計劃兩年內會正式在市場上銷售,眼下成品僅此一架。”
蕭靈兒剛才看到的就是手搖式釘鞋機。眼下最大的用處就是納鞋底,是手工速度的上百倍。而抱琴帶蕭靈兒看的是機械更加複雜,而且許多零件都是花很大力氣手工打造,特別是專用的細針,成本巨大。
縫紉機。
絕對是黑科技級的産品,但這東西想要量産數位鬼工感覺壓力無限大。
抱琴拉過一把椅子,然後隨便拿了一塊布,嗒嗒,密集的響聲之後抱琴手上就以極密的針腳縫了三尺多長的布。
“這……”蕭靈兒這位才女感覺到了詞窮了。
“這才是值你驚呼的,不過這些東西對你來說沒用。能海量生産,而且價值遠低於倭島手工製品的東西,才是值得你考慮了。郎君把這個叫工業化碾壓手工作坊,比如說我們的麻布是倭人的一半價格,那麼倭島就不會再有人織布來售賣了。”
蕭靈兒可是見過織布的,她有些不明白為什麼叫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