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瑀上前:“聖人,關中五十四縣。五十縣報了災,其中北十三縣,西十七縣重災。已經發現蝗災的苗頭,估計會顆粒無收。”
“還有四縣!”李世民心說這總算是壞訊息之中的一個好訊息。
蕭瑀再說道:“聖人,這四縣分別是,華原、三原、涇陽、高陵四縣。全是柳駙馬管理的縣,水道縱橫無數,水井無數,水車無數。只要渭水、涇水沒斷流他就不怕大旱。雖說今年可能不會豐收,但減産也會有限。”
“行文,將這四位縣令升任州官,依舊在關中任職。”李世民下令。
房玄齡上前:“聖人,暫時不可。可等今年考評之後,明年初再升不晚。眼下關中大旱,至少還有四縣沒有因災而減産,總是一件好事。”
崔君肅也上前說道:“聖人,這四縣之地種的糧食都未必夠四縣使用。”
“官倉?”李世民問到了關鍵的問題。
崔君肅回答:“聖人,幷州大倉不能動,那是北防的重倉。可以說北邊其他地方的屯田還沒有效果之前,北邊重鎮全靠幷州大倉提供糧食。一但北防不穩,長安定是雪上加霜。”
“長安大倉……”崔君肅沒說下去,他不知道如何開口。
“講!”李世民催問道。
“在旱情上報的時候,蕭公與臣已經在山南道調糧,可卻沒想到這次會是顆粒無收。而且夏種無望,秋收也指望不上。這需要的糧食臣無能。”
李世民重重的拍著禦案:“差多少?”
“長安大倉不能鬥糧不留……”
“朕問你,差多少?”李世民火大了。
“差兩百萬石,至少。”崔君肅終於給了李世民一個數字。而且補充道:“這是長安大倉寸糧不留的情況下,差兩百萬石。”
李世民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兩百萬石。幷州大倉有多少存糧。”
“聖人,幷州大倉不能動,那是北防的根據。”房玄齡上前阻止。
李世民再嘆了一口氣,將一份自己已經寫好的文書示意遞給房玄齡看。
房玄齡看到後嚇了一跳,李世民連罪已詔都已經寫好。
新君登基元年就下罪已詔,這可以說史無前例。
這時,刑部尚書劉政會。與禮部尚書唐儉請求面聖,在得到允許之後兩人入內。
“聖人,長安城中有謠言,唐滅佛失德而引發天災。臣相信這樣的謠言在受災的幾個縣更加的嚴重,臣請聖人如何處置。”
李世民心頭一揪,難道真的是因為滅佛而得到的報應。
蕭瑀是信佛的,此時站了出來:“聖人,這就是謠言。當初滅佛的推動者是柳駙馬,大唐不知道有多少銅佛像被拉到三原融了重新鑄成錢,要真有天罰也是柳駙馬所管理的四縣受罰,可關中大旱,偏偏這四縣無事?”
那怕蕭瑀是信佛的,此時都有些恨這傳流言的人。
而且此時,他需要讓大唐皇帝堅定信心,不能一絲動搖。
李世民這才點點頭,心中稍稍平靜了一些。
姚思廉上前:“聖人,臣要彙報的怕不是一個好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