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司的人馬去抓錢明逸,趙禎的心情絲毫沒有好轉,相反,他還無比困惑,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
大宋朝向來不已武功自居,至少在光複幽州之前,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但是一百年來,物阜民豐,百姓安樂,文風鼎盛,才子輩出。
捫心自問,趙禎還是有些自得,至少不是一無是處。
可是當這個案子掀開,趙禎覺得老臉都丟光了。
姑且不論歐陽修的事情如何,單是劉三水提供的訊息,就讓皇帝陛下目瞪口呆,甚至怒不可遏。
一個小小的江湖混混兒,就靠著童謠,散播流言,就弄得天下大亂,這也未免太扯淡了吧!
可事實就擺在那裡,不由不信。
趙禎讓王寧安坐在他的對面,皇帝陛下探著身體,低聲道:“王卿,朕實在是想不通,你有什麼高見?”
王寧安也苦笑了兩聲,“陛下,臣也不敢說什麼高見,可是臣以為,這事要從言官制度反思。”
風聞言事,起源於武則天。
到了宋代,文治大興,言官的地位不斷提高,話語權越來越重。
趙家皇帝向來缺少安全感,因此對各種彈劾告發,往往採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他們還要求禦史臺的禦史不得和宰執有親屬關系,禦史必須定期上奏彈劾,如果做不到,就要繳納“辱臺錢”。
坦率講,禦史也不都是無聊的瘋狗,比如歐陽修、唐介、包拯,許多名臣都是從禦史起家,剛直不阿,清正廉潔,得到了重用。
可問題是哪一行都有敗類,尤其是言官,由於風聞言事,言者無罪,使得他們彈劾別人的成本極低。
不用找證據,不用承擔責任,哪怕揭發出來是誣告,最多暫時貶官,要不了多久,又能恢複官職。
這就好比是放在狗嘴旁邊一塊肥肉,訓練再好的狗,時間長了也忍不住。
漸漸的禦史當中,就出現了一批瘋狗。
他們窺視上面的喜怒,甘心充當打手,今天彈劾這個,明天彈劾那個,到處雞蛋裡挑骨頭,哪怕皇帝也難以倖免。
這種情況趙禎早就知道,也頭疼不已,可總覺得他們畢竟在做事,就一再容忍,可是今天,趙禎看到了禦史的另一面,不是可愛起來,而是更加醜陋卑鄙!
他們哪來的那麼多的資料,可以日複一日彈劾?
有人就想到了邪主意,比如他們想對付誰,就先找到劉三水一路的貨,只要花100貫,就能散播出去流言蜚語。
然後他們再對外宣稱,自己聽到了流言,然後風聞言事!
說穿了,根本是自産自銷,毫無道德可言。
如果有些實際證據倒還好說,可更多的根本是捏造誹謗,肆意汙衊。
除此之外,劉三水還交代了一種情況。
比如某個官吏,確實有貪賄行為,禦史拿到了罪證,按理說,就應該直接上奏朝廷。可是他不這麼幹,而是透過一些人,放出訊息,引誘官員主動來和解。
只要交了錢,禦史就會放過他們,不交,那就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