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上擺了幾道菜,還有一壺好酒。
趙禎卻沒心思吃,他讓小二把酒菜送到了雅間,他和陳琳對坐,興奮聊了起來。
這個送餐小哥的點子,實在是太妙了。
從禁軍裁下來的幾萬人,都在汴京待了許久,十足的地頭蛇,哪的飯菜好吃,哪的酒水地道,他們門清兒。
王寧安讓人從中挑選身體好一點的,脾氣溫和,能說會道的,經過一些日子培訓,就撒出來了。
大家夥最初也不習慣,甚至有人張不開嘴,不敢說話。
而且這幫軍卒臉上都有刺字,很多老百姓也害怕他們,酒樓不敢用。
把王寧安著實給難到了,幸好這時候有兩個人站了出來,一個是剛剛榮升樞密使的大宋人氣偶像狄青。
身為樞密使,裁軍是他的職責,給弟兄們安排出路,也是他的義務。
狄青跑了很多家酒樓,和大家夥和和氣氣商談,又把軍中的弟兄叫來,讓大家夥溝通感情,堂堂樞密使出面,所有人都很驚訝,毫無例外,全都答應了。
另外一個人就是趙宗景,這個家夥還真夠意氣,之前他就幫著王寧安跑銅器銅料,這一回更是輕車熟路,和京城的各個宗室府邸搭上線了。
雖然每家都有廚房,但也不是什麼菜都擅長,而且那麼多僕人,有時候客人來的急,沒有時間做,就去跟酒樓訂餐,讓送餐員送。
不得不說,自從汝南王府一系栽了跟頭,趙宗景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起來,大家夥發現他們家一門二王,深得陛下喜歡,他又有個財神爺哥們,軍中的小夥伴也願意捧他。
如果趙禎生不出兒子,皇位必然落到趙宗景的手裡。
頂著未來儲君的名頭,談生意還能不輕松!
宗室擺平了,勳貴將門更不在話下,另外老包也幫忙了,汴京之中,就屬開封府的衙役兵丁最多,事情也繁忙,很多人都來不及吃飯,或者就在街邊小攤對付。
包拯簽下了約書,用市價的五折,長期訂購衙門的夥食。
這招一出,開封府的衙役都哭了。
黑老包終於知道心疼人了!
不光是開封府,其餘的,什麼太學啊,國子監啊,翰林院啊,禦史臺啊,紛紛效仿。
大家夥算了一下,把夥食外包出去,不但大家夥吃的更好,而且還能節省不少開支,兩全其美。
正是有了這些大客戶,才提高了送餐的效率,往往一家客棧,就有幾十個士子一起訂餐,而且還是早中晚三頓……要不是有大客戶撐著,想要送幾百份,根本不可能!
最初的送餐員只能掙一個辛苦錢,每天四百文的送餐費,可漸漸的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哪的飯菜好吃,更沒法像後世那樣,在網上就能看到評論,因此很多人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就讓送餐員幫著安排。很多時候,都是他們拿出一些錢,讓送餐員自己安排。